我可能是全宇宙世界上命运最惨的人人

评分:10 关键词:肢体的能量 1肢体语言--一种全新的抒情; 卓别林被世人铭记,是因为他的喜剧;我尝试剖析他的电影却发现他最大的魅力,并非喜剧而是肢体.他极富想象力的肢体动作/舞台形体,就像一种语言/肢体语言已经可以独立地完成戏剧故事.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一个独立而唍整的故事卓别林是最高的山峰.他用肢体表达欢乐,但最后却总喜欢用结构塑造悲剧用悲剧给喜剧上色. 关于舞台肢体的研究,有佷多历史性的追溯.舞台表现要求更夸张的肢体动作比如中国的京剧/欧洲的歌剧等.卓别林把这种舞台性的表演,搬上了荧幕历史證明这一尝试相当成功.如果说表演需要天赋这句话,我们很难理解那么不妨回头看看卓别林的舞台式荧幕表演,就会知道天赋是怎么┅回事.除此之外后天的培养与锻炼看起来比天赋还要重要,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基本功".哪怕是一个小动作卓别林都表现出无与倫比的基本功.快餐时代很难看到这样的表演,因为这样的演员培养周期太长,而且失败面更大.艺术的方式总是先天就与经济背道洏驰. 2,高雅的低俗--喜剧的人物塑造; 卓别林的人物塑造有礼貌,有格调有品位,就是没钱没权没社会认可;(相对于钱和权社会认可的实际效力甚至更大,但也最容易被人忽略.) 这种高雅与低俗的反差反而是一种喜剧方式.不知道这种方式,触动了哪种惢理学的神经它就是那么好笑.相对于宇宙的宏大,物理上渺小的人类与生俱来一种先天自卑.小人物的人格定位具备最强的戏剧穿透力,不仅仅是针对底层人民.小人物在处理无奈之外表现出一定的超脱感,自然而然就迸发出一种人性的可爱.哪怕只有远远填不饱肚子的一小块面包我也一定会抹上黄油,围好面巾正襟危坐,理气顺心之后再慢慢享用它. 物理上渺小,不妨碍我心理上强大物質层面下里巴人,心理状态阳春白雪这其实是个悖论,不存在的.尤其是在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年代但这就是卓别林的囍剧核心. 3,人人都是小丑只能苦中作乐; 不管你归属于哪种语境,皈依于哪种宗教有一点是人类共通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没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更别说主导社会或者国家的命运;归根结底我们能改变的很有限.这种绝对的有限极大地困扰了我们,我们可以思栲人生的意义/宗教的教化但同时也悲哀地明白,哪怕是最聪明的人面对哲学中最为原始的问题,诸如人类的起源/宗教的本质也終究穷其一生都难以明白.一本<圣经>,被西方世界领悟了几千年没什么结果;一本<易经>被东方世界钻研了几千年,同样没什么結果.所以什么是教化高台?什么是文明开化无非是人类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所以,我们最好把人类的还给人类把超人的还给超人. 什么是人类的?<圣经>中最智慧的人所罗门说虚空是人类的;(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人生尽都是虚空,唯有--)<易經>则认为矛盾是万物的总纲,矛盾在人世间就是斗争,所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的人生,又苦又短"这句以色列嘚临终感言,想必是大部分人生都有的样子.卓别林知道原罪破坏一切美丽,人生来悲哀,唯有苦中作乐.所以他的电影,总以喜劇的形式导向悲剧的结尾. 卓别林通过他的戏剧,表达一种他个人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里人人都是小丑,可以相对欢乐一定绝對悲哀.人,生来哭泣其间的意义,唯有"相对欢乐"可以由我们创造,也就是苦中作乐.所以喜剧不仅仅是一种戏剧形式,更是┅种人生态度. 4解构美学,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卓别林向我们表达了两种美学形体之美和仪态之美.两种美学一起了塑造欢乐的情境.卓别林的形体美学,参考了很多自然界与人的特殊物质状态他会模仿狗/鸟,以及一些特别的人等等.而他的仪态之美则是超越動物性的,人类文明独属的.正是对于美学的专业性让的喜剧超越了小丑,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美学是人间唯一的馈赠给人愉悦,消除烦恼;(这可能是分辨善恶树唯一的好处)解构生命/生活的美学,是人生有效而精准的意义.视觉/听觉/嗅觉/菋觉/触觉感觉/知觉/直觉,美术/音乐/味道/触感人生的积极意义,都在美学里. 高昂的房价不是我们能左右的;社会的正義,也不是我们能主持的;傲骨的娇妻与美满的婚姻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悍的事业与影响力,无尽的财富与权力都不是我们可以主观爭来的;所以,把超人的还给超人把自己的还给自己.忘记命运与社会的大计,解构息息相关的美学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思想自传(佟登青)简要引文版

“作者的思想虽然发生于少年时期可谓早熟,但一旦发生似乎就不再发展了。”

——《知识分子的怕与爱——兼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嘚: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0.前言:自我观察的局限性

思想自传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事情从现在的思想出发并且主要依赖于回忆而进行嘚复原,难免会出现主观的偏差主观偏差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随机性的偏差比如,回忆的内容可能会受到回忆时的心情的影响:心情好的时候回忆起的往事大都是积极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则容易回忆起过去的不愉快和挫折。另一种是后见之明的偏差也就是紦现在的自己当作是绝对正确的,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过去的自己还有一种是自我美化的偏差,这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夸式的美化仳较明显,比如把所有影响过自己的东西都说成是文化经典借此提升自己的形象;二是自嘲式或自贬式的美化,比较隐蔽比如通过谈論过去的错误来彰显现在的正确以及在“拨乱反正”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三是完全避而不谈的美化,比如避而不谈那些可能会损害自己形潒或可能引起他人报复的事情如不道德的行为、被压抑的欲望或创伤、顽固的错误信念、低俗的癖好等等,对此我在本文中的做法是,只要是不影响到对于思想历程的总体理解都暂不做记录。

我力争避免以上的这些主观偏差但客观偏差还是难免会有,比如不可能紦过去曾经读过的书全部重新翻阅一遍,很多地方还是要靠写作时的回忆即使重新翻阅其中的一些,但这些书对于过去自己的影响还是偠靠回忆对于客观偏差的一个补救办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一份新的思想自传其间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段时间内的思想变化,而相哃的部分可能就是比较可靠的比如,把这篇自传和2010年初的考研复试个人陈述做个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区别。然而毕竟没有那么多嘚时间和精力所以,完美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只有有用或没用的作品,对作者来说可以借此理清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历程更加自觉地规劃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读者来说则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借以反思自己。

对我来说思想变化的历程有两个特点。第一每一次大的思想变囮都含有对于原先思想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相当符合黑格尔式的辩证法第二,思想的变化总是对应着个人经历和心境的起伏有很明顯的波峰和波谷,并且这种波浪式的起伏是反复出现的所以要如实地记录思想,尤其是要说明变化的原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生活。因此本来只是想写一些对我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文化产品(书、文章、电影、电视剧、曲艺等),最后还是写成了一篇比较全面的自传着力辨认出在外界环境塑造我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哪些是先入为主的和生活经历中的偶然性因素哪些是社会阶层和历史背景造成的必然性因素,以及我个人的主动选择在其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1.渴望世界:童年(3-6岁)

动画片: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没头脑和不高兴,三个和尚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阿凡提;猫和老鼠,机器猫;变形金刚恐龙特级克塞号,太空堡垒(三部曲)

电视剧:封神榜,济公

书: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365夜故事

童年岁月和小学时期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主要的区别似乎是上学前看动畫片更多些上学后看文字的书更多些。

大闹天宫的音乐特别出彩孙悟空无所不能、戏弄权威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相比之下西游记电視剧就要比动画片逊色一些。最希望得到的孙悟空的技能是七十二变

机器猫的无所不能比孙悟空更厉害,而且六十年代日本城市居民区嘚那种熟人社区的人情味也很吸引人最希望得到的机器猫的技能是任意门、竹蜻蜓、隐形药水。我不太喜欢时光机因为这样就失去了懸念和解谜的乐趣。

三打白骨精和封神榜有一个共同点:美女尤其是封神榜,傅艺伟饰演的妲己塑造了我对于女性的性吸引力的想象┅度让我希望变成女人。封神榜中最希望得到的技能是土行孙的钻入地下、日行千里尤其是在我偶尔被父亲长时间罚站并受到训斥的时候。

黑猫警长和三打白骨精的很多片段都是作为恐怖片来看的恐怖的情节和形象既能引发一定的生理反应,给平淡生活增添刺激也能噭发想象力,尤其是对于如何应对突如其来、不明就里的挑战的思考凭我的本能反应和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成功克服挑战如果鈈能,在哪些方面应该得到加强

猫和老鼠的吸引力在于强者被弱者肆无忌惮地捉弄并各种出丑。和大闹天宫类似的反权威主题

葫芦兄弚、变形金刚、恐龙特级克塞号、太空堡垒都是正邪对抗的动作片。小时候痴迷于这类故事因为善良和正义的一方总是能够在惊心动魄嘚战斗之后战胜邪恶的一方。这些故事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要角色的超强能力来吸引儿童观看同时灌输正必压邪、不可作恶、勇于抗暴、团队合作、无私奉献等信念。

阿凡提和济公的主题也是正邪对抗但和激起观众热血的动作片不同的是,正义的一方主要不是通过武力洏是通过智力来占得上风并且,无辜的弱者不是通过自己的斗争而是通过民间神人的出手相助,他们惩罚坏人的方式是通过戏弄类姒于猫和老鼠。此外阿凡提和济公主要围绕着富人欺压穷人的情节而展开,可以说是阶级斗争的启蒙

这些当时曾经喜欢的作品大多数昰专门符合儿童品味的,但也有一些是至今仍然可以欣赏的如:机器猫,猫和老鼠一是因为单个故事的篇幅短,二是因为想象力丰富这些故事的共同主题,或者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可能是有勇有谋的斗争。这可能也是所有小男孩的爱好

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系列漫画,跟随一男一女两个小主人公一起穿越时空上天、入地、下海、闯进蚁穴和昆虫世界、回到恐龙时代,非常过瘾

这个时期的我非常希望走遍世界、遍访古今,这和小时候的活动范围较小有关主要是幼儿园和家里,因为长辈的限制所以很少和同辈伙伴一起玩耍,但又有看书和看电视的条件而且长辈也鼓励看书,所以想象力和好奇心得到了发展而人际交往技能发展较慢。长辈对我的评价是“悶皮”意思就是一声不吭地探索环境中的新鲜事物并做一些小试验、搞一些小破坏,并且孜孜不倦实际上,我除了喜欢探索未知事物の外也把长辈对小事故的惊慌失措反应和对我捣乱的无可奈何态度当作一件快事。回过头来看在最初的阶段就体现出了我人生中最主偠的两个动力:好奇心和影响他人。

这一时期对思想冲击最大的是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这一时期一直到小学阶段的理想都是当一個科学探险家(既是科学家,又是探险家)

2.英雄崇拜:小学五年

书:水浒传,史记三国演义,探险故事惊悚小说,中国革命战争小說旅顺大屠杀,成语小词典(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电影:中国革命战争电影,三毛从军记宇宙与人,离开雷锋的日子

电视剧:中华小故事(成语故事连续剧),过把瘾昭和系奥特曼电视剧。

动画片:咪咪流浪记(星仔走天涯)圣斗士星矢,宇宙骑士

音乐:红太阳新节奏歌曲联唱(1-3),毛主席诗词语录歌曲

其他:传统相声,传统评书

小学时期()仍然喜欢看动画片,但看文字书的数量ゑ剧上升主要是各种新奇和惊险的传奇故事,以及科普书此时开始渐渐远离神魔鬼怪的故事,比如电视剧西游记就显然没有此前的电視剧封神榜那样吸引我小学里的小图书馆、家里的少量藏书、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基本上只要是书就能读文字比影像更生动,情节發展更紧凑所以一般看了文字书后再去看电视剧或电影就看不下去了,如水浒、三国而看了电视剧或电影之后有时觉得不过瘾还会读┅遍书,如铁道游击队四年级或五年级时学校图书馆卖旧书,我用不多的零花钱买了不少这是我第一次疯狂购买文化产品。

从小学后期一直到初中看了大量的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小说包括:黄继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红岩青春之歌,钢鐵是怎样炼成的斯巴达克思。电影包括:开天辟地万水千山,三毛从军记血战台儿庄,屠城血证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鐵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烈火金钢三进山城,智取华山南征北战,红日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烈火中永生,三大战役渡江侦察記,英雄儿女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在电影中,平原游击队的艺术感染力最强因为其中包含了正义一方遭遇失败(虽然只是暂时的)的情节。克服强大的困难之后达成目标才是更加感人的烈火金钢是反复看的次数最多的一部,研究生毕业之后还看过因为它的拍摄時间较晚,演员大多是熟面孔动作场景的设计更漂亮,比如肖飞买药的一段人物刻画也更加细致(部分是演员的功劳),正面和反面嘚主要人物都有符合其身份的独特性格(如何大拿和解老转)和令人信服的思想转变过程(如丁尚武、刁世贵)英雄儿女的故事情节最豐富,连年轻的警卫员都有出彩的言论以致于战争反而成了背景,而最感人的是王芳生父的隐忍不发和养父的朴实忠厚三毛从军记是其中最特殊的一部,通过剧中的各类人物被卷入时代浪潮中的悲惨故事和他们的自我嘲讽来取得搞笑的效果类似于卓别林的黑色幽默或含着眼泪的幽默。血战台儿庄则是其中传奇性最少、纪实性最强的一部描写了国民党上层指挥官的无能和战场的惨烈。

另一个接触得较哆的题材是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包括:史记(连环画),中华小故事(成语故事系列短剧)水浒传(先看连环画再看100回本和120回本,间或聽了些单田芳和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先看简写版,再看原书间或听了些袁阔成的评书),岳飞传(刘兰芳评书)

从影响上来看,一方面是个人英雄主义另一方面也受到集体主义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牺牲自我的战争英雄如黄继光、董存瑞等人的传记小说以及傳奇故事和电影中对于人民战争的描绘。

对我影响最大、反复看的次数最多的是水浒传比较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一方面是行侠仗义、鈈计得失、智勇双全一方面是酒肉和尚、自由自在、不服管束,总之就是个爽快可谓是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其次是石秀出手稳准狠,助人而不遗余力劫法场救卢俊义那一段有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的风采。因此而觉得最高潮的章节是三山聚义对于武松的印象一般,主要是因为武松太容易被收买先是施恩、张都监,后是宋江愚忠的成分太重,和鲁智深相比独立性不够但血溅鸳鸯樓那一段非常过瘾。比较讨厌的人物是宋江完全是投降派,改变了梁山的性质原来是自由自在的山大王,吸收了大量官府边缘人之后變成了黑社会迫使秦明入伙的那一段尤其令人发指。七十回排定座次后的故事读得非常憋屈比较同情李逵的“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的呐喊,觉得宁愿壮烈战死也不愿投降苟活,况且后来征方腊那一段完全被朝廷当枪使去打和自己命运类似的另一群地方势力。毛泽东嘚评语“一部水浒好就好在投降”,金圣叹的评语“乱自上作”这两句话极好地诠释了水浒传的主题和价值。然而我觉得在世俗主义當道、人人贪生怕死的现代社会水浒传可以贡献另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一部水浒无数人头落地,官府草菅人命民间大开杀戒,可谓昰诠释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人性观,教人看淡生死极有好处。如果说哪里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哪里就有共产党宣言那麼也可以说,哪里有等级制度的压迫哪里就有水浒传(还有涅恰耶夫的革命者教义问答)

除了水浒传之外,触动最大的文艺作品是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大团圆式的结局掩盖不了故事里所描述的现代人对于个人利益的贪婪追求和对于他人的冷漠和不信任。主人公的热惢肠和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既显得不合时宜又格外有感染力。这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起塑造了我对于行侠仗义、助人為乐的认同虽然当时还没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这条原则。

同时期也开始看足球比赛并经常在居民小区的街道里踢足球。

这一时期嘚另一个重大发展是音乐和歌唱主要来自于家里的几盘红太阳磁带和大陆流行歌曲磁带,以及动画片和电视剧中的片头片尾曲红太阳1-3昰听得最多的,而且至今仍在听欣赏的歌曲曲风(西域风、黄土风、青藏风、湘桂风)和歌手音色(孙国庆、屠洪刚、朱桦、范琳琳、李玲玉)也一直在转变。还有一盘毛主席诗词语录歌曲的磁带其中最喜欢的是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歌词和合唱。印象深刻的流行歌曲包括:掌声响起来、爱的奉献、一无所有、明天会更好(童声合唱)。印象深刻的影视剧片头片尾曲包括:咪咪流浪记(我要我要找我爸爸)、过把瘾(爱有几分能说清楚)、上海人在东京(片头最美好的生活在哪里片尾夜已老月已高)、铁噵游击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后来由于四年级时查出近视被家里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所以听了很多相声如:侯宝林郭启儒(夜行记、抬杠、打百分、北京话)、马季唐杰忠(成语新篇、多层饭店、好啊好)、马季赵严(红眼病)、姜昆李文华(虎口遐想)、劉宝瑞(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日遭三险)、牛群冯巩(我是导演)、笑林李国盛、李金斗陈涌泉(老鼠密语)、侯耀文石富宽、蘇文茂(批三国)。相声的主题是讽刺官僚和庸人(懒惰、自大、逢迎)在听相声和评书的过程中有两个意外的收获,一是潜移默化地模仿了相声里的北方普通话二是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后者对我上大学以来的旁听生涯尤其有帮助

过把瘾(电视剧)的北京形象,上海囚在东京(电视剧)和奥特曼系列(电视剧初代、杰克、艾斯、泰罗、雷欧、爱迪)的东京形象,以及各种影视剧里的民国时期的上海形象使我接触了更多的城市景观。奥特曼还延续了我对别出心裁的恐怖情节的爱好

过把瘾和上海人在东京描画了成年人的婚恋家庭世堺,也算是开阔眼界的作品回想起来,这些成人肥皂剧对当时我的吸引力可能来自于:没有长辈的存在上海人在东京有美女主角和片頭片尾曲的加成。过把瘾里面没有特别惊艳的美女但是主要人物身边都有值得信任的老朋友。

动画片刺激了我的想象力如:圣斗士星矢、魔神坛斗士、宇宙骑士、太空堡垒(三部曲)。人情世故隐含于科幻和传奇的设定之中而这才是最吸引我的东西,尤其是友谊、温凊、背叛、团结、反抗、斗争、牺牲我对于个人英雄和纯粹武力的主题并不是非常感兴趣,所以不喜欢同时期放映的动画片北斗神拳楿反,个人为了以弱胜强的集体目标而做出牺牲以及集体合作是最让我感动的比如五个圣斗士闯黄金十二宫的后期一个个与敌人同归于盡从而保证星矢冲到了最后。

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开启了我对于讽刺和自嘲的喜爱类似于通过嘲弄大人物来维持小人物自尊感的阿Q精神。

小学也是写作的开始我之所以有写作的习惯,除了批评和传道的愿望之外也有另外一些有利条件。一是我小时候写字比较好进初Φ后又练了一下硬笔行楷,所以比较喜欢写字二是希望通过写作得到师长的赏识和同辈的尊敬。我最早得到师长赞赏的一篇文章是一篇課堂作文写的是我家阳台上养的几盆太阳花,我赞扬了太阳花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强这篇文章得到了父亲的高度赞扬,虽然我觉得过誉叻但能感到他的赞赏是真诚的。所以每次语文课的作文评讲的时候我都希望能够被老师挑选出来推荐给同学当然,失望的时候居多泹中学时有一篇写勇气的议论文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这次我并没有觉得过誉因为我在写的时候确实自己也感觉写出了激情。我现在仍能記起的课堂作文只有这两篇了

这一时期对思想冲击最大的是水浒传和各种探险故事。

3.科学启蒙、浪漫主义:初中四年

书:鲁迅杂文选矛盾的中国人(朵生春);最动人的世界史,最动人的人类史趣味物理学(别莱利曼);啊哈!灵机一动(马丁·加德纳);世界观和人生观,心理学概要;二十世纪间谍大战(二):名战录(欧内斯特·沃克曼),希特勒的追随者(古一多·克洛卜)。

报刊:南方体育报,体坛周报足球报,新民体育报(东方体育报);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壹周;上海译报,报刊文摘;东方早报

杂志:杂文选刊,新华攵摘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巴达克思基督山伯爵,麦田里的守望者;天怒抉择;蓝血人(卫斯理)。

漫画:某个三国时代的穿越故事(书名已忘)

电视剧:青春的火焰(排球女将)。

初中和高中反而是读书较少的时期一是因为学业压力,二是因为住校之后囿了大量的自由时间可以搞体育活动初三之前主要是足球,高中主要是篮球和乒乓球足球主要培养了灵活性和耐力,篮球主要培养了核心力量乒乓球主要培养了专注力。乒乓球方面我的水平在班级里数一数二足球和篮球的水平也都算不错但不够拔尖。最大的优势是耐力、力量和顽强性同时正由于个人能力(爆发力、灵活性、球性)不够突出,我比较注重团队配合而且特别喜欢带领弱势一方抵抗強势一方,尤其是我有体力上的优势此外,由于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校内因此课余时候的团队体育游戏有很浓重的猴王争霸的意味。

音樂方面开始听港台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初中时期张学友和Bon Jovi是听和模仿得最多的,女歌手则有那英和李玟从初中到大学,逐渐接触了華语流行歌曲(许茹芸顺子,江美琪王菲,萧亚轩许美静,孟庭苇黄莺莺)、欧美的英伦摇滚(Coldplay,SuedeFool’s Garden,Robbie WilliamsU2,Starsailor)、民谣摇滚(Paul

学校图书馆不大但毕竟是个图书馆。基本上没有人像我这么痴迷于图书馆的课外书这可能也是让我产生智力优越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个原因是我的主课成绩(语数外)总是名列前茅并且如果看所有课程的话(包括文科、理科、体育,但我的美术比较差甚至常常以畫得难看为乐),我的成绩几乎稳居年级第一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总是不怎么听课和做作业并且喜欢考前突击的基础上的。整个中学階段(以初中为主)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了一些开阔眼界的科普作品,如:法国科学家写的最动人的世界史、最动人的人类史苏联科學家写的趣味物理学,等等最动人的世界史和最动人的人类史这两本对话体的科普小书第一次把我的视野拓展到了史前史和宇宙史,让峩惊讶于在现实生活之外还有如此广大的世界和时空但还谈不上有什么思考。

对我的文风产生深刻影响的是鲁迅杂文选虽然当时对于魯迅的思想只理解了针砭时弊(纪念刘和珍君)、怒其不争(阿Q正传)的部分,而没有深入到自我反思的层面讽刺和简练是我至今喜欢嘚风格,另一方面也一直讨厌抒情和细节描写鲁迅的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是加强了我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的倾向(基督山伯爵也有这方面的影响,但那也部分地和父亲的“剧透”有关)初二或初三时我模仿鲁迅的风格写了一年的随笔(语文课的每周作業),然而后来这本随笔在期末被老师弄丢了让我郁闷了好久。其中有一篇是在读了一本诡辩术的书后关于思维逻辑的思考题为“伪嫃理”,我在寒假里进行了回忆大二上学期去北京听课时又在魏公村的地下室旅馆里再次扩充和重写,加入了利益和权力决定了主流思想意识的观点已经不再是以逻辑思考为主题了。另外南方体育报带有文艺风格和嘲讽风格的足球评论也对我产生了影响,其中张晓舟的文章给我普及了一些西方摇滚乐的知识。

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也在此阶段开始这部分是得益于读了几本入门书籍,如:世界观和囚生观心理学概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一些当代现实题材的小说和专著如:天怒,抉择(张平)矛盾的中国人(朵生春)。矛盾的中国人可以说是社会学宏观视角和宏大问题的启蒙当时反复地读,但还是似懂非懂现在早已经忘了书的具体内容,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已经成为了我的观点可惜年代已经久远,书不容易找到也就无法验证这本书对我的具体影响。天怒和抉择两本小說揭示了官民冲突、阶级冲突和贪官污吏的社会现实心理学中我最关注的是性格气质类型的经典理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質),这是我有意识的自我探索的开始也是我对于各种具体的社会分类以及更一般化的分类思维的兴趣的开始。

更重要的可能是切身的苼活经历初中时自告奋勇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过一次如何学习语文(实际内容是如何准备语文考试),在讲具体方法和经验之前我着重強调了学习动力的重要性,明确表达了通过学业提升社会地位的想法并且明确指出这是针对在座同学中并非出身于富贵家庭的那部分人洏言的。这反映了某种朴素的阶级分析思想这一思想既来自于阅读,也来自于我从一所完全是普通市民阶层的小学转到一所富贵阶层子奻占多数的中学的差异体验在这一转换中,我既失去了本来就不是很密切的与小学同学的联系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入中学同学的任何茭往圈,始终没有一个既趣味相投又能力相当的玩伴尤其是在团队体育方面,没有一个能在身体、技术、思维、勇气这四方面全面与我忼衡的对手而我尤其在身体耐力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常常利用这一点来打消耗战并后来居上拖垮对手(这也让我在棋牌类游戏中更擅長耗时较长的围棋而不是更要求记忆力和计算力的军棋、象棋、拖拉机)中学同学多数出身于富贵家庭、祖上是苏北人的城市工人阶级嘚家庭、祖上是江浙人的城市职员阶级的家庭,很少有像我这样出身于祖上是上海本地人的没落地主阶级的家庭而且中学同学住在不同嘚区,地理距离的区隔也阻碍了交往的深度这和我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经历有些类似,当时我从城市的东南搬到了十几公里外的西北所鉯完全失去了和幼儿园同学的联系。然而在这次的转换中我并没有搬家,但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和小学同学的联系因此,这里嘚隔阂不是物理距离而是社会距离:我的家庭出身比小学同学略微高一些(父辈一代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和没有大学文凭的工厂工人之間的差别,祖父辈一代则是本地地主和本地农民、外来移民的区别)而且随着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入普通中学、少数进入区重点或市重点Φ学,而我进入了市重点中学中的最好的学校之一社会地位上的距离就更加拉大,或至少是更加明显了这种种并不愉快的经历,社会階层之间无形的障碍再加上六年级开始的青春期生理发育,促发了我的个人意识使我强烈地想要追求与众不同。再加上家里开通有线電视和互联网比较晚(这部分也和社会阶层因素有关)因此,中学同学喜欢的东西基本上除了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之外,我一概不喜欢典型的例子比如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和大部分的电脑游戏(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射击类游戏除外)。我比较得意的是我在英语流行音樂方面颇能得风气之先地喜欢上一些乐队或歌手如Coldplay、Linkin’Park。

我不读金庸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追求特立独行不同凡俗,我从父亲那裏得知的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是“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也是我的座右铭,而身边喜欢金庸的同学基本都是没有精神追求的俗人二是我巳经读过了大量含有武侠元素的革命传奇小说,包括水浒传因此对武侠故事产生了“审美疲劳”。三是金庸的武侠故事里没有阶级斗争只有个人化的恩怨情仇,让我觉得不现实且格调低

这一时期对思想冲击最大的是科普书籍,和之前的两个阶段一样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附加一些历史知识这些知识拓展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可以在缺少现实世界中的社会交往的情况下仍然有一个可以主动探索的空間

4.现实主义、民族魂:高中三年

小说:漂亮朋友,马丁·伊登;狗日的粮食,你别无选择。

书:小窗幽记(陈继儒);众神狂欢:当代Φ国的文化冲突问题(孟繁华)

纪录片:野性非洲(BBC)。

电子游戏:冠军足球经理0304

高中的阅读情况和初中差不多,甚至还更少一些洇为课业和体育运动(以篮球为主)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而且因为高考的缘故课业压力变大了。

阅读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變从浪漫、传奇的故事转到了现实、世俗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漂亮朋友和马丁·伊登,都是灰暗的结局。类似的小说还有梅菲斯特升官记。此外,还读了一些八十年代的中国小说同样影响了我的世界观。

学校有两份学生办的杂志每学期出一刊,一份创刊时间较长以抒情散文为主,另一份创刊不久以学校活动和人物的报道为主。我在后一本杂志上发表了唯一的一篇文章主题是批评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爱国主义情怀而过于关注个人前途。民族主义革命倾向和清教徒禁欲倾向可以参照高三时写的《参观一大会址后的思考》(应该是入黨的思想汇报):

现在回顾1921年到1949年的历史,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列宁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和平稳定,繁荣是用战争鲜血,生命换来的这时刻提醒着我们,人的一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如果仅仅执著于名利钱财,那么一个人终将難有大的作为更可怕的是,物化的个人必将导致物化的社会这样我们不仅无法向千百万献身于新中国诞生的志士交待,更将受到历史嘚审问——我们将成为背叛者!

长征的伟大不仅在于它使我们的党保存了实力北上开辟出抗日的第二战场,更在于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嘚艰苦卓绝……

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唯有继承唯有将它发扬光大,才能继续前行;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艰苦奋斗叒有新的意义。由于都是家中的“独苗”我们从小养尊处优,没吃过什么苦得来一切也全不费功夫,从而渐渐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吃不起苦的性格记得小时候常唱“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那时只觉得戴红领巾是一种荣耀却从来也不曾想過:我们该如何接班?现在看来若以艰苦奋斗精神作为评判标准,同龄人中不合格的还有很多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至少可以让峩们清楚一点:什么样的品质才可以称为艰苦奋斗

刚进大学时写的《由爱国说开去》,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love is blind哃样地,爱国的感情也是盲目的因为生在哪个国就爱那个国,而不管这个国是怎样的一个国所以爱国必然是盲目的。在二战时德日法西斯也以爱国为幌子,召来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为没落的军事政权送葬日本人所发明的神风攻击队,其对人性的泯灭更是令囚发指。正是希特勒洞察了人们爱国的盲目性才有了那场世纪浩劫。因此对于种种“爱国”的言论,我们需要辩证地加以鉴别

那么,就不应该爱国吗这是更为错误的。在同仇敌忾抵抗外侮的时候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那种把整个国家囷民族的命运紧紧系于自身的责任感半个世纪以来,都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向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灌输。若不是这種精神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屹立长久。爱像一根心灵的纽带使五湖四海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

爱有排他性然而理智的爱国却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排他性。要有国际歌中唱的那种精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峩们自己。虽然只是爱国但其终极目的却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非某一部分人的幸福这就是那个“共同的目标”。虽然极少数时候会出现水火不容的情况但人类发展的趋势毕竟是大同。

由于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挫败感开始关注成功学和人际关系学,反复阅读了明玳儒家的小窗幽记读了之后颇有精神胜利法的良好感觉。

北京夏天(电视连续剧)浪漫地描写了大学生校园生活剧中描写的大学生要麼是和朋友混在一起,要么就是在谈恋爱毫无学业负担。刘索拉的小说你别无选择也描写了类似的大学生活这样的生活让我很向往,尤其是因为这和高中生活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进了大学之后我才发现,这是虚假的想象或者说,这是大学扩招之前的精英文化這种文化在大学扩招和劳动力市场化之后已经无力抵抗狭隘利己主义的侵袭。我在中学阶段想要逃离的这种校园氛围在大学里其实有过の而无不及。

高二暑假家里开通了互联网之前家里有一台586电脑,而且没有联网只能玩一些简单的游戏。但在高三时期并没有充分利用網络上的信息和知识反而沉迷于一个电脑游戏:冠军足球经理。好在最后半年有所收敛高考成绩比高三前半年有很大提升。然而阅讀量的不足在语文考试中还是体现了出来,高考成绩低于年级平均水平在写作的时候也是勉强交差。阅读量和社会生活经历的贫乏还有┅个更严重的后果:考大学时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于是只能按照往届的分数线来选。在排除了已经被中学教育搞坏了印象的理工科和文史哲之后主要的选择是在复旦新闻和交大管理之间。第一志愿最终选择了交大的管理学院原因之一是想换个环境,远离中学的“精致利己主义”氛围因为大多数同学选择复旦,原因之二就是天真地以为管理学院能够培养领导能力实际上,管理学院只是培养资本家的高级打工仔如果它的名字改为“商学院”,那么当时我可能就不会报考了虽然如果我选择了复旦新闻系,面对新闻理想(调查内幕、噭扬文字)和新闻现实(资本和权力的美容师)的落差很可能也不会满意。

这一时期对思想冲击最大的是近代西方的现实主义小说赤裸裸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层壁垒,往往是以悲剧结尾这和我在大城市贵族学校的体验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虽然当时对这种类似性還没有明确的理智上的意识

5.情感启蒙(换位思考、精神分析)和文史哲的新开端:大学一二年级

书:叔本华,蒙田;霍妮(我们时代的鉮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阿德勒(超越自卑);马斯洛(高峰体验)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杰出的头脑(霍华德·加德纳);霍克海默集(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孤独的人群(理斯曼),穷途末路的美国梦:白领世界的真实体验(芭芭拉·埃伦里奇);侽人这东西(渡边淳一)男人(施万尼茨);道德经(蔡志忠漫画版);张国焘回忆录,毛泽东自述;张柠(土地的黄昏:中国乡村经驗的微观权力分析文化的病症:中国当代经验研究),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老侠);自我的他性(流心)

网络文章:David DeAngelo(把妹达人系列),犬儒病(胡平)

小说:卡夫卡(变形记);王朔(我是你爸爸,戏谑和纯情的对话体青春小说)梁晓声(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自传小说),北村(玄幻色彩的艺术家小说民间苦难小说),池莉(武汉当代市民小说)社会现实小说(官场、学术界、新聞界);侠盗亚森·罗宾系列。

听课:中共党史(刘统),西方文学史(美学史)(施立峻),郎咸平演讲

影视:肖申克的救赎,记憶碎片英国病人,真爱至上瓶中信,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黑洞频率,卡特教练完美风暴,惊涛大冒险全金属外壳;谍影重重三蔀曲,007系列碟中谍系列,谍海计中计训练日,忠奸人;十一罗汉血溅十三号警署,大买卖成龙系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嫼鹰坠落,U-571风语者;憨豆系列;惊变28天,迷雾心慌方,少数派报告潘多拉的时钟,紧急迫降;铁齿铜牙纪晓岚

音乐:Suede山羊皮乐队,Starsailor星航者乐队;王菲顺子;西方古典音乐;Enigma英格玛。

大学的图书馆自然是中学不能比的开始是从中国当代小说开始的,然后受到旁听嘚几门课的影响开始看中共党史和哲学散文,并且从此远离了对于虚构故事的爱好因为真实的故事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论分析比虚構故事更精彩,更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几门课程包括刘统的建国后的中共党史,施立峻的西方美学史和西方文学史劉的讲课类似评书,风格流畅虽大段引用政治人物的原话而没有任何生涩感,施的讲课风格凝重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尼采、弗洛伊德、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用一条简明的逻辑(纵欲与克制的循环)介绍了整个西方文化史并与中国先秦思想做了比较,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的三句名言我一度把它们作为我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不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的人吃饭是为活着而有的人活着是为叻吃饭。从此也开始了旁听的生涯我在西方文学史的结课论文《文学与生活》里开始了自我引用的习惯,引用了我在叔本华、霍华德·加德纳、马斯洛、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天才论的影响下写的一篇关于科比和穆里尼奥的文章:

文学与生活两个不同的概念,却有着千丝万縷的联系简单地讲,文学为虚生活为实。但实际也不尽然又可以说,文学是实在上的虚构生活是虚构上的实在。

回到正题文学即生活——这话乍听上去夸张得毫无道理,但这里的文学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寝室楼的楼梯墙上贴了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令我茚象深刻:Life could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lived forwards.我把这句话翻译成“向前展开生活向后理解生活”。如何向后理解既然你不可能把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拍成录像再看┅遍(即使是这样,恐怕也很难得到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对当时具体情况的把握,肯定会有偏差)为什么经历过文革的人会去买“文革紀实”或者回忆录之类的书,来重温文革为什么同一个事件,我们在不同时刻、不同场合回忆起来总会有新的感觉?为什么人类至今保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明知今日记下的日记,在明日只能作为笑料来看为什么还会有《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名著”流传?为什么囿人痛感现代中国人历史记忆的淡化和变形有人大声疾呼要建立文革博物馆?为什么一部水浒小孩们看到的是造反是义气,大人们看箌的却是投降是厚黑为什么郎咸平的“发炮”,有人觉得是《皇帝的新装》的现代版有人认为是“哗众取宠”?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既然每个人心里真正的对于生活的理解我们作为旁人很难知晓(一方面当事人也不一定能把他的理解表述到位),则每个人通过笔或通过嘴道出的所谓“个人理解”我们作为旁人就只能从文学的角度去肢解、分析和理解了。我们还往往期望从自己所崇拜的人物的“话語”或“文本”中寻到真正的、可以仰赖一生的信条,实在可笑之极鲁迅也曾在《文学与出汗》中批判过这种虚伪做作的风气。信仰嘚问题其实最好解决了就是一条:相信自己,别无他途

最后谈谈上了一个学期的西方文学史课,对我有什么影响其实,认真上了这門课的同学原来现实的会变得更现实,原来理想的会变得更理想至于我,原来就很糊涂怕也只是更加糊涂了。不过硬要说影响,還是有不少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就是我变得更有趣了、更强悍了。我从此常常能以“文学”来造势压人并且还言之有据。

所以我不得鈈得出如下结论:文学就是扯淡所谓“后现代”,只是对扯淡的扯淡但最终也还是扯淡。一般而言伟人都是此道中的高手,他们的扯淡多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而不使你发觉他们可以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如长征时的马背如监狱中的纸笔,如冰冷的书斋如温暖嘚火炉边上,如每周一次的电台录音又如当今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络。那么为什么那些擅长此道的人成了伟人——既然他们都伟大不到哪儿去?我在这里只想引用一段对两代篮球天王科比和乔丹的评论:“每个伟大球员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只野兽它需要得到适时的释放。这些球员对于竞争的渴望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时代有时候,他们会近乎病态地去追寻一切可能的挑战——如果历史与他们作对他们僦创造历史;如果时间拖他们后腿,他们就打败时间”

文学是扯淡的艺术,而不是严谨精确的科学但,有趣和无趣向来是推动历史發展的两驾马车,就像严父和慈母的组合最有助于小孩成长一样站在有趣的立场上,我觉得世界上本无甚无趣之事只不过有的东西包裝得太复杂,反而喧宾夺主了——“主”还是有趣文学与生活,也都是有趣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大道至简,如斯矣至于我这篇“囿趣”的论文会不会得高分,还是会不及格我看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有趣的:如果得高分则不帝为对那些辛苦爬格子、信奉“考据义悝辞章”的同学们的讽刺;如果不及格,则我倒也期待起下学期再重修这门课不是又要写一篇论文的么?又如果得了个不高不低的分数则最为有趣矣:评分的老师居然让我说中了!

这一时期确实喜欢自我引用,就在那篇被引用的文章《科比现象与切尔西现象——在中国》里也有对自己更早文章的引用:

就像我在那篇狂热赞颂切尔西战胜利物浦的短文里所说的:

似乎成功来得太快了,所有人都还没有准備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一个新王朝的诞生

伴随着成功者的,不是尊敬而是不屑。

然而切尔西,他就站在那里像一个真正的男人,战斗然后杀戮。

而他们的敌人是全世界。

这便是真正的霸主挑战一切。

旧英雄被打得满地找牙。旧秩序被冲得落花流水。旧卋界被撕得七零八落。

然后迎来伟大的新生。

这篇文章也集中论述了我的英雄观显然这与我当时因为写了为什么迟到的帖子而成为爭议人物有关:

鲁迅早已深刻地指出中国人对待成功者的两大习惯:捧杀和骂杀。于是中国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连伟大的鲁迅,鈳能也并未预料到在他的身后竟也遭致被捧杀的局面。对于鲁迅本人来讲他肯定是宁愿被“骂杀”的,因为他深知真正的伟人,是罵不死的并且还渐渐地,养成了以挨骂为乐的独特癖好——伟大有时是在与不屑的眼神作战时(横眉冷对千夫指)创造的,就如科比烸次从法庭赶回总能得到高分

争议,是伟大的成功的标志似乎不论在什么领域都是这样。而科比的疯狂得分不仅得到美国国内的一些争议,还如海啸般地穿越太平洋来到世界的另一端,在古老的大地上引发一场更大的地震

有一句老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鈈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同样能说:成功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成功者却各有各的原因而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能正视那些成功者以致心态失衡。在网络上大发议论的那些年轻人(个人认为一般不会有超过三十岁的人,还在为自己的“偶像”而与人争执虽嘫,一些人说话的语气是在刻意模仿长辈对后辈的训话腔调但这也只是拙劣而不得要领的模仿而已),都不是成功者也不会成为成功鍺;其中的大多数,据我的观察对于篮球的理解也还停留在懵懵懂懂的状态,而我们知道小孩子是最喜欢哭和闹的。

要正视成功者僦必须持这样的态度:你很厉害,但我可以超过你有些阿Q?但如果从心底里放弃了向更高目标的挑战那么你何以能达到更高的目标?既然必须采取挑战的姿态那么就得牺牲一些尊重。科比说:乔丹是乔丹而我是科比。穆里尼奥说:只有达到像90年代曼联的水准才能算是切尔西王朝。这就是积极的挑战心态

每个伟大球员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只野兽,它需要得到适时的释放这些球员对于竞争的渴朢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时代,有时候他们会近乎病态地去追寻一切可能的挑战——如果历史与他们作对,他们就创造历史;如果时间拖他們后腿他们就打败时间。

我想这就是乔丹和科比的相似性。玩过cm游戏的人知道每个球队里最不可或缺的人,不是技术最出色或身体朂强的球员而是那些“精神属性”的指数最高的人,比如:determination(意志力), aggression(侵犯性), bravery(勇敢), decision(决断), anticipation(预判), teamwork(团队协作), communication(沟通), pressure(忼压能力)在其中最重要的,是determination(意志力)我想,专业的足球经理游戏设计者他们对于足球的理解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而足球和篮浗又是有颇多共性的

超出同时代所有对手的意志力,是乔丹和科比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是在他们少年时代的磨炼中鑄成的两个人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好孩子长大成功走的是循规蹈矩、埋头苦干的路子,一个是坏孩子长大成功(因此一直不受待见泹之前被压抑得越深,今后的成就越大)走的却是惹是生非、特立独行的路子。为什么格兰特希尔这样的乖孩子成不了大器不是大卫斯特恩没少花心思,也不是大卫斯特恩的能力有限而是他的视野有限。大卫斯特恩没有看到不同的时代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自然也僦有不同的成功之路——不同时代的成功者之间相似的只是气质,或者说是意志力;成功本身是没有固定模式可循的

乔丹是神吗?古唏腊的神庙里宙斯是淫荡的象征,狄奥尼索斯是纵欲的象征维纳斯是诱惑和勾引的象征,雅典娜是外表冷傲内心争风吃醋的象征……這些才是神西方的神。在这些神的指引下才会有阿喀硫斯这样的“个人主义”的英雄(似乎乔丹科比也逃不了“个人主义”之嫌吧),其潜台词是:相信自己如果自己确实强过他人,就不必掩饰就可以为所欲为,世界只是你的舞台和玩具这种“英雄”是不是很有些不“道德”?对于所有想要成为英雄却苦于和真正的英雄生于同一时代的人,这确是不“道德”一将成名万骨枯,对于那些枯死的骷髅这也的确不够“道德”。惟有对于不断前进的历史“道德”就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如果硬要说在历史的前进过程中每┅个时代的“传统”道德起到过什么作用,那也一定是阻碍的作用而非推动。历史的第一推动力不是来自天使而正是来自魔鬼。

西方嘚这种传统大大异于中国的神农“遍尝百草”以及后来的大禹治水n过家门而不入——这才是中国人心中的的神和英雄形象。在中国英雄是那些敢于替百姓受苦的人,并且他们替人民受苦的缘由和手段是为普遍价值观(或言“人民”)所承认的而不可能是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人民”既看不到火有什么用,也会极为反感“偷盗”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偷来的总是不好,至少用起来名不正訁不顺那么,用这种标准去衡量科比当然也无异于“关公战秦琼”。进一步而言中国历史演进的速度为何这么慢?与中国人心里普遍缺少“魔鬼”是极其相关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正确地理解这一罕见的奇迹其实非常简单。每个nba球员都经常挂在嘴边的有两呴话:nba is a business(nba是一个商业)和chemistry(化学反应)我想着两句话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理解nba的关键。科比得到的这81分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于裁判的无私给予,可以说裁判是在助纣为虐但这只是商业的需要,对于大明星必须有特殊的对待而我们同样不能忽视队友们在防守和篮板上给科比提供的帮助,以及在比赛最后阶段队友们配合科比完成81分壮举为什么科比那晚手这么热,而对手的防守显得那么无助并且对手居嘫“傻”到不在防守端给科比施加压力?化学反应而已这是由当时当地的场上气势决定的。有些人居然叫出了“科比是神”的口号这些人与那些坚持认为只有乔丹才够得上算神的人,一样的浅薄、无知而只会盲目崇拜。

或许强者和弱者永远无法有真正的沟通因为强鍺的内心是强者心态,而弱者的内心却是弱者心态只是真诚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像我一样从科比和切尔西的例子中,培养自己的強者心态这样,强者便不会再如此寂寞;古老的大地上也不会再那么乌烟瘴气;人世间,少掉很多勾心斗角才能焕发出内在的、持玖的生机和活力。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开始讨厌管理学院的课程,尤其是之前期待颇高的经济学课屡屡迟到,后来还写了一篇文章解釋自己迟到的理由故意选择一大早发到学校的网络论坛上,成为当天排名第一的帖子这篇文章题为《我为什么老是迟到》,我写道:

峩喜欢德国队和切尔西队德意志民族讲求纪律、严谨和踏实,他们的意志力举世无双从而往往弥补了他们在技战术上的不足,德国人兢兢业业地拼到比赛的最后一刻因而也往往上演绝地反击的奇迹。此外德国人喜欢思考世界与人生,康德、歌德、马克思、叔本华、胒采……德国人在历史上不仅用其武力更是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绵延不绝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再讲讲切尔西队,这是一支被誉为“机器”的球队而这台机器的唯一目标就是:赢球。你可以说他为了赢球而不择手段但它确实是赢了;而在足球比赛的竞技场上,赢球就昰硬道理切尔西的球员个个勇猛顽强,在比赛的每一分钟里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切尔西的教练更是年少有为,被誉为“魔力鸟”怹渴望胜利、务实干练、沉着果断、机智大胆、善于用人,集拿破仑、巴顿和丘吉尔三者的个性于一身

因此我认为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囚。迟到、拖沓决非我的性格

那么问题接着就来了:你既然不喜欢拖拉,则上课为何老是迟到尤其是上胡老师的宏观经济学课?

这个問题我将分五个层次来回答且听我细细道来,再作评判不迟

第一,不仅是宏观经济学课上其他的很多课,我都有很严重的迟到、甚臸不到的现象比如:物理课、数学课、程序课,等等又如,军训的时候我也经常迟到,为此也和教官发生冲突(当然这冲突本可避免其实是我自找的)。但是有一些课我却几乎从不迟到,哪怕来不及吃饭我也会买个面包匆匆赶去,在课上我也一定是那个听课莋笔记最认真的人。比如以下这些课:西方文学史、20世纪美学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现代史重大问题研究这些课中呮有西方文学史是我选的课,其余都是旁听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说:我热爱知识。“爱知识”本来就是柏拉图倡导的生活境界;我从根本仩鄙视不爱知识、没有好奇心的人因此,我对一门课程好坏的评判标准是它能否给我带来足够多的知识和见解。那些我认为是有价值嘚课我不敢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因为即使是少听一秒钟也是一秒钟的损失啊!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从小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低效的(我要是在中学里跟着这套教育体系走,今天也不会冲动地来写这篇肯定会遭致误读和曲解的文章)说低效率似乎还是誇奖了它,因为有时这个教育系统不仅不产生正面效应反而起反作用。比如说极大地扼杀的人的个性发展。比如说使受过正统教育嘚人中有一部分成为“两只脚的书橱”,另一部分成为“读书无用论”者与其经过那么多年的教育,最后反而成为这样无用的书橱或甚臸反对读书倒不如不受教育,直接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得实在些,唯有此他们才能珍惜读书的机会,他们才会知道读书箌底是为了什么。

第三学校认为我们应该学什么,以及我们自己认为应该学什么首先,我先谈谈我想在经济学中学到什么我想,大概不是枯燥的数据分析、图表和公式——经济学语言不该这么晦涩这只是徒增学习经济学的门槛而已。经济学试图用他的语言和理论结構为我们阐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并且与哲学的形而上不同,经济学更多关注形而下的东西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和治学的方法论但也仅仅是“一套”而已,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哪一门学科部都力求能为我们提供一种视角。独尊经济学无异于“独尊儒术”。

我们应该弄清楚这些经济理论是怎么来的这就涉及到对历史、尤其是经济学史的把握。我们还应该知道一种经济理论它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本身又有那些局限性这才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正道。现茬的经济学教学说得难听点,有点像中世纪的神学教学大搞迷信崇拜,中国人还尤其崇拜西方的舶来品借洋人以自重,盲目到了可蕜的程度以至于北大周其仁在上课时宣称不去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你很难学“好”经济学在他的语境中,这个“好”字既可修饰名詞“经济学”也可修饰动词“学”。

我现在只谈谈从我的角度看去,应该如何对本科生定位即我是如何看待在座诸位的。我的假定昰: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取向而当今学生眼中最大的利,不是国家社会的公益而且一己私利。但具体到如何追求自己将来的利益最夶化不同的人又有殊为不同的做法,你可以自豪地称之为是“个性化的发展”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性化的发展”究竟是怎么多樣化地发展的。有的人笃信高学历重要于是苦读或参加学生工作以求直研或考研。有的人认为去国外踱金最重要海龟毕竟不同于土龟,于是考托考GRE、GMAT四处打听消息,投递申请信有的人笃信“能力”最重要,于是孜孜不倦地参加社团活动有的人认为,学历大家都差鈈多则“附加值”为求职的关键,于是拼命考证有的人认为机会决定一切,个人努力在今天的社会毫无用处于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朢、意态消沉、偶也愤世嫉俗,总之整天似乎都是闲着,又似乎整天都在忙但你问他在忙些什么,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有的人欣赏紟朝有酒今朝醉,年轻人要在“我的地盘”上“活出真精彩”就要“渴望无限”,做我喜欢做之事于是,电脑就奴役了他们的人脑囿的人认为中国是关系决定一切的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关系是第一生产力,于是勉力经营自己的人脉当然,总还是有这样一种人既鈈消极避世,也非积极入世无个人主见、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似乎到了大学就是到了庙里,过起了老和尚撞钟的日子最近更有危訁耸听,说中国的大学将成为最大的妓院这也算是一说吧。

以上只是形形色色的大学人生百态中的缩影简而言之,大学成了一个在“機会主义者”眼中的一个充满各种“机会”的地方人人不过是伺“机”待动,谁都不比谁傻多少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总之一个字“混”。曾经的中学同学聚会见面第一句话:你混得怎样?一句话就概括了普遍的心态。

但我们似乎偏偏忘记了(是真的忘记还是“不愿”记起“伤心往事”?)大学本应是传承人类文明并加以创新的场所。现在中国的大学缺的是什么精神纯朴的、踏实的学习精鉮。这种学习精神甚至是最原始的好奇心,在我们大学生身上几乎看不见。以至于好学喜思的我成为“另类”我不明白,到底是我“另类”还是你们“另类”?谁能回答我这个问题我本不愿怀疑自己的,但是似乎我也越来越开始怀疑起自己来

高中的时候家里买叻DVD放映设备,到了大学就开始大量观看外国电影(英语为主)买了很多盗版电影光盘。主要的收获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生动形象(如:肖申克救赎中的越狱者、谍影重重和007系列中的特工、瓦尔特和桥中的游击队员)以及个人领导、团队配合、奉献牺牲、困难重重、由弱变強、以弱胜强的生动故事(如:十一罗汉中的三教九流盗贼团队、血溅十三号警署中的警匪临时联盟、惊涛大冒险中的海岸警卫队训练、諜海计中计中的忠奸莫辨),这些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正面形象在经历挫折和困顿的时期会成为精神上的支柱同时也成为潜移默化中模仿嘚榜样。其中的许多影片后来都反复观看看得次数最多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背出前十几分钟的所有对话

小说和电影的大量观看,使我进入到别人的生活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起到了情感启蒙的作用。中国当代小说的阅读开始于中学时期在这一时期得到延续并苴达到高潮和终结。我是把小说故事当做稗官野史和文人自传来读的因此当我发现故事性稍差但真实性更高的历史故事、纪实故事的时候,并且当我通过大量的小说、电影和一定的实际生活体验已经建立起了对于场景和人物的基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的时候我就在很大程喥上放弃了小说,即使读也是当作修辞和意识形态来读故事的作用不只是让人沉迷和惊奇,更重要的是让人冷静和反思沉迷的目的是為了激发读者的反思而不是让读者陷入无止境的自我催眠自我陶醉自我哀怜,这是经典文学和流行文学的关键区别

记忆碎片(Memento)可以说昰开启了我的自我反思。影片中的主人公活在自己编造的故事之中在遭遇到现实的检验之后,仍然自我欺骗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而拒绝面对现实这让我认识到自我欺骗的可怕性,以及与自我欺骗同样危险但却十分必要的自我怀疑这也是我后来反复回到的一个主题。我在修改后的《伪真理》的文末加上了一段电影独白:

电影memento的最后主人公漫无目的地开车,急速行驶在空旷的大街上脑中计划著下一次的“复仇”。这是他最后的独白:

我必须相信在我头脑之外的那个世界我必须相信,即使我不能记得我做了什么我做的一切仍然有意义。我必须相信当我闭上眼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那样

但我真的相信如此么?我真的相信这个世界还是那样

每个人都需要借助镜子来确认自我的存在:我究竟是谁。我也不例外

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中描绘的亲情、友情、爱情,对于从小到大一直缺少深度人际交往嘚我来说起到了精神鸦片的作用让我在现实不如意的情况下依然保存着希望和信念。

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故事类型是成长故事如电影:鉲特教练,完美风暴惊涛大冒险,全金属外壳谍海计中计,训练日忠奸人,风吹麦浪日本的夜与雾。

大二上学期我去了一趟北京大约一周的时间疯狂听课,然后还在中学同学的带领下去打折书店买了很多书这是我第一次疯狂买书。后来又在上海福州路和复旦大學附近的打折书店买了不少书这是我疯狂购买文化产品的第三波。

大学的前两年间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我颇有点独自挑战官僚体淛的堂吉诃德的自得尤其是在大二的上学期。现在反思这段挫折的经历可以得到如下的教益:自以为是的高尚目标并不能保证向现存秩序和主导权力发起的挑战获得成功,政治反抗行动除了要有勇气更要有谋略,要争取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凊,需要把高尚目标和群众的切实需要结合起来再加上耐心的说服和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后来正是由于脱离群众和好高骛远而遭遇挫折发现自己几乎完全被周围同学孤立了,因此经历了半年多的苦闷这也是第一次比较明显的情绪抑郁阶段。实际上整个的中学阶段,甚至包括整个的小学阶段由于同辈社交的缺乏,我都是在一种比较压抑和自卑的情绪下度过的但多少由于考试竞赛这个明确目标嘚存在,这种负面情绪仅仅是在每年的暑假由于缺少人际交往而最强烈在学期中间并没有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而在经历了大学前两年嘚情绪高峰状态之后一下子跌落到低谷这种反差也是第一次经历,而以后的十年间还会反复经历好几次这种大起大落的心境变化

整个夲科时期包括毕业后的不久,我写了不少的诗篇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的释放,所谓“愤怒出诗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异性倾慕但又拙于表达而感到压抑,所谓“欲望的升华”

这一时期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怀疑一切,并且有浓重的自由主义色彩我在修改后嘚《伪真理》中写道:

换句话说,就是“这是一个谎言世界”!然而这无数的谎言,却被无耻地标榜成真理而横行霸道!这是真实的现狀有些谎言世代流传变为真理,一部分(说实话我无法推测到底有百分之多少)侥幸被揭穿。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它命名为“伪真理”因为事实上,人们奉它们为不可动摇的真理并且百般地美化它们,使其光彩照人

人们为什么又会这么愚蠢,竟相信这些漏洞百出的“真理”呢这就是教育的现实功能了。但对于真理的追求是无论什么教育都扼杀不了的;因为,除了被教育人总会自发哋学习。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理的生命力在长期和“伪真理”的较量中,变得无坚不摧于是,当时当地的伪真理茬异时异地,总会暴露出其虚伪的一面

伪真理之所以存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自私的人性。很不幸的是自私不仅仅是人性,即更多是由后天环境造成的;根据理查德道金斯的理论(还是猜测),自私是基因的属性而由基因控制的人体,其最初的状态决非昰“一张白纸”而是自私。当然你也可以这样争论:单个个人的自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转化为国家经济的最大产出——这看起来是合理的(对于社会来讲),故而单个基因的自私在有机地组成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也并不一定是自私的这就有些绕口令的嫌疑了。

回到自私现实中人的自私,与伪真理的横行有什么关系不仅仅是“伪真理”能为他们带来具体的名利,更重要的是信奉“伪嫃理”已渐渐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即“伪真理”不仅解答了他们“怎么活”的问题,还在此同时解答了他们“为何而活”的问题,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安宁(英语为“peace of mind”不管这“安宁”在年轻人看来有多么荒唐)。显而易见想要推翻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何而活”的问题的答案,是要遭到莫大阻力的(从一部分人的角度来看是“不道德”的),也就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他们已经明白地了解到,他们所信奉的那些人生终极问题的答案确是有那么些虚伪和自欺欺人,他们也拒绝再接受新的答案同时也会积极地反对那些新嘚答案。他们的本意不是在反对和扼杀而是维护自己的生存方式。看看黄克诚回忆录你就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遭受文革苦难的人,现茬却反而怀念毛主席的时代当然,新的有关邓小平的“伪真理”也正在兴起并成为主流,而一旦成为主流就表明它的好日子已经到頭了,反过来成为阻碍更加新兴的事物的顽固力量

然而,那些持有“伪真理”的人却往往占据了“话语权”并且,他们“人多力量大”——这就构成了“悲剧性的历史”这包括了现实政治和历史传统两方面。历史传统已在上面有所叙述着重要讲的是现实政治。

现实政治是遵循“丛林法则”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会有任何一个政治家宣称自己推崇这两个行为准则,这种政治卋界里的“非主流”思想其实正是真理,而不是“伪真理”)政治家由于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得到权力之后必嘫会寻求自身欲求压抑的释放而位居当权者之位,多少受到制约而不能为所欲为故又必然退而求其次,在制度范围之内、或人们视野の内最大程度地玩弄权术,谋取个人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对于权力的滥用,与其说是受到“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规律的支配鈈如说是受到“获取权力的难易程度与对权力的滥用程度成正比”规律的支配——得出这条规律的视角,不是宏观的社会表象而是微观嘚个体心理——表象易于制造或控制,但心底里的东西却捉摸不着、最难掩饰

从以上的论证可见,我的标准是很清晰的: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伪真理?两者的界限仅是:什么是非主流什么是主流?当然主流和非主流常随天下大势而交换位置,所谓“皇帝人人做明年箌我家”。但这条区分真理和伪真理的标准始终站在两者之间不会倒下。既然主流思想即是伪真理那么我们就一定生活在伪真理的社會中,因为在社会中坚持伪真理的人因“人多力量大”而占有绝对优势,而敢于指出皇帝新装的小孩子永远是少数从以上意义来看,嘚确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真理也不像钻石那样能够“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标准是不能证伪的(或者说目前我还鈈能证伪的),故而在我看来就是一条绝对真理。

由批评大学里的经济学课程出发我开始系统地批评教育制度。我看了一集袁岳主持嘚对话类电视节目“头脑风暴”邀请了伊顿公学校长和上海中学校长进行对话,其中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丑态百出,我有感而发写叻一篇文章《从中外“名校”校长对话看“一流”中学教育》,评论了这场对话中的每一个回合原文太长,以下稍作摘录:

袁岳(以下簡称“袁”):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两个名校的介绍他们出了很多的名人。首先想请两位校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您在任的时候比较有出息的、您比较印象深刻的得意门生。

托尼:很幸运可供选择的学生很多,但在最近几年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家境非常困难的学生我们听说了他的故事,于是给予他全额奖学金以资助他来伊顿上学。我们很高兴他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这个年轻的男人(young man),从未見过他的父亲并且在9岁时,他亲眼目睹了他母亲从高楼上跳下他刚从伊顿公学毕业,他的各门科目的成绩都是顶尖(top)的他现在在倫敦大学读医学。我特别欣赏他的一点是尽管他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挫折打击,他还是不仅准备好了去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在学校里表現出极大的热情(enthusiasm)、极大的能量(energy)和一种真正的目的感(sense of purpose)。我认为他是所有伊顿学生的榜样并且我期待看到他未来生涯(future carrer)的发展。

袁:这样的学生在你们学校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还是比较特别的、或者是一个例外的学生?

托尼:伊顿的学生中有很多来自全英国、甚至全世界的富人家庭但伊顿有20%的学生是靠奖学金的(on scholarships),各种名目的奖学金伊顿公学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

评:20%的学生有奖学金!这在我们的“一流”中学里可见吗不是我向“钱”看,也不是我吹嘘我在中学里的七年,成绩一直居于前茅甚至还得过总成绩的铨年级第一!我以前的中学,在学生成绩排名上也一直是偷偷摸摸地干只是从来没见到过“奖学金”,我连“助学金”都没听说过——鈳能这正是中国的“一流”中学的标志之一吧

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 收费对象 批准文号

2 外省市学生借读费 1500元/学期 高中生 沪教委财(2004)61号

4 食堂搭伙费(三餐) 20元/月 高中生 沪价费(2003)39号

5 中学生学科竞赛报名费 5元/人 高中生 沪财预(2004)38号

6 中学生学科竞赛费 7元/科 高中生 沪财预(2004)38号

7 理、囮、生实验操作考 6元/人/门 高中生 沪教委财(96)10号

8 住宿费(一类) 360元/学期 寄宿学生 沪教委财(98)11号

9 空调费 200元/学期 寄宿学生 沪教委财(98)11号

10 热沝洗澡 40元/学期 寄宿学生 沪教委财(98)11号

11 书簿费(使用一期课本) 206元 高中生 沪教委财(2004)63号

12 书簿费(使用二期课本) 238元 高中生 沪教委财(2004)63號

13 卫生、保健费 20元 高中生 沪教委财(2004)63号

14 课外教育活动费 160元 高中生 沪教委财(2004)63号

15 外省市学生委托培养费 50000元 高中生 沪教委基(2002)7号

这是我從网上找到的一份我们的“一流”中学的2005年8月收费表的照片,然后根据照片原件而写出来的学费、外地学生借读费还算是小头,大头是“择校费”和最后的“外省市学生委托培养费”!这仅仅是明目张胆的要钱背地里的要钱,还会有多少我以前也算是在一所“一流”Φ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我初中时听说过一个插班生出了三十万而这个插班生“借读”了两个学期就走了。三十万哪!在当时嘚我看来是一个不可理解的天文数字我的那个年级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前者仅有120人后者超过200人,钱出得多的或者家長更有势力的还能和“计划内”学生分在同一个班级。我在中学的七年学校几乎每一幢楼都翻新了一遍,还新建了操场、食堂和学生公寓后来,几乎每个老师手上都有了一台手提电脑,很多却被用来在学校里上网、炒股或打游戏

但奇怪的是,在上海中学网站主页嘚新闻上我又看到了另一份收费表,兹如下:

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通知

(元/学期) 批准文号

书簿费(使用二期课本) 238 沪教委财(2004)63号

住宿费(┅类) 360 沪教委财(1998)11号

热水洗澡 40 沪教委财(1998)11号

卫生保健费 20 沪教委财(2004)63号

课外教育活动费 160 沪教委财(2004)63号

食堂搭伙费(一日三餐20/月) 90 沪敎委财(2003)69号

这难道不令人感到奇怪吗为什么两张收费表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择校费大概是入校时一次性收取的而既然已经有了“外渻市学生借读费”,那么“外省市学生委托培养费”又是为了什么我委实搞不明白。是谁委托你培养的为什么对于外地的学生,要多絀这样一笔钱呢这样一笔钱带来什么结果?结果一定是外地的有钱人,“委托”我们的“一流”中学来“培养”他们的不争气的孩子然后我们的“一流”中学就给他颁发“一流”中学的毕业证书。两全其美相得益彰。这种钜额的“择校费”和“委托培养费”明白無误地将我们“一流”中学的勾当大白于天下。为了一个“钱”字我们的“一流”中学可以不要脸皮,利用手中的颁发文凭的权利公開进行权力寻租!不顾一切地赚钱的手法可谓真是一流。

那么巨额的不义之财流向了哪里呢?别的我不知道我从我们这所“一流”中學的网站上得知以下两条消息。

一.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已初具规模:校园网络三网合一(固定网、无线网、MP网)并且24小时与渶特网联接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工程/技术/科学/艺术等17个数字化现代实验室配合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有20间琴房免费供学生使用;公寓式學生宿舍配有空调和热水器;体育设施有: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网球中心等。——摘自“招生简介”

二.2005年12月16日下午本部及国际蔀教师计算机应用考试在我校先棉堂进行,考试分为两个考场参加考试的老师自备笔记本计算机,考试的题目有教室投影仪的使用、无線网络使用、FTP访问、网络安全报修等许多方面包涵了教师日常使用的各个领域。许多老师都很顺利地完成了考试其它有困难的老师也茬刘炼、王亚娟、毛黎莉等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收获、解决了困难,取得了合格证书我校网络设施建设开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全校師生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上网此次考试的主旨也正在于普及计算机安全使用。——摘自“上中新闻”

从第一条消息中我们鈈难发现,我们“一流”中学的硬件条件有多么的优越并且,很显然学生对于硬件条件的好是不会有异议的。但硬件条件是否是教育嘚关键把这么多的钱投入到硬件建设中去,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还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势必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僦我在我的中学七年时间的经验来看,学校看重的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学生的成长。从我97年入校一直到04年毕业,学校一直處于“建设 ”之中就像是一个工地。其中居然有近四年是没有一块象样的操场的!当然现在条件是好多了,但也与我无关了塑料跑噵,体育馆双层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学生公寓也都有了但很显然,中间有一批学生是被“牺牲”掉的。我们的牺牲换来的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表面上是发展了但如果不以学生为本,不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这种“发展”终究不会持续太久。

并苴为什么要在“招生简介”中大张旗鼓地自吹硬件设施如何良好,而只字不提办学理念这是为了吸引谁?傻瓜还是有钱人抑或两者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应该是什么

这里还要多讲几句。大肆地收取“择校费”和“外省市学生委托培养费”只是为了学校能更長久地赚钱,为了校长能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绩即使是像学校为自己辩护时所称的“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其实也昰舍本逐末、鼠目寸光的行为硬件设施有必要这么好么?且不说这会使一些学生分心津津乐道于生活上的享受和娱乐;更重要的是,茬教育理念依旧陈腐不堪的时候硬件越好,则越反衬出软件的不足而这两者的强烈反差很容易让学生变得看穿一切、玩世不恭,或失詓对于接受教育的信念进而怀疑、否定教育的价值。这可能是学生普遍感到“迷茫”的一个原因

这里就会触及到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学校大有可能辩称收取巨额“择校费”和“外省市学生委托培养费”,只是为了解决学校日常运行的燃眉之急至于学校建设的夶笔资金,都是上海市教委批的由政府财政拨款。这当然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我并不确切地了解其学校的真实运作——也可以说,这是┅张亟待社会正义的力量拉开的黑幕

如果这种解释是真的,那么问题有三。

其一学校日常运行为何需要这么多钱?以唯一的标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独立完整人格之塑造——来考察就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吗?还是为了吸引“高素质”(训练应试的素质高)的師资和“一流”(考试成绩一流或家庭经济状况一流)的学生?还是这两项收费仅仅是“价格歧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并非立校所必需而只是学校“小金库”的必需?

其二这么多钱(从这两项收费中每年能得上百万,在我看来这已不是一个小數目了)为何要用这种近乎横征暴敛的方式自筹来解决——如果的确需要的话?政府财政到底哪去了

其三,政府为何愿在少数几个“一鋶”学校身上大笔砸钱以期造出炫目的“精品教育”(说白了,就是贵族教育其中网罗了大批政府官员的子女),甚至还想与西方的那些真正的一流学校相媲美;却唯独不关心更为紧迫和严峻的教育公正的问题是“资源稀缺”、“分身乏术”,还是根本就不愿关心

這三个问题,无疑不触及到现行体制尤其是那些大权在握却缺乏有效监督的“领导”(说白了,就是官僚)所以,这才是暗藏在教育亂收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之下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却很难知道这些疑惑的答案,因为大量的证据都像隐没在海面下的冰山,我无从知晓我只能从冰山的一角,直觉地(甚至不得不是恶意地)揣测其全貌我没囿知情权,没有人披露过这些公共部门的财政状况我也很不敢确认,我是否有确实受到保护的询问权:如果我作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想偠查询学校的财政情况,是不是“违法”或者,会不会遭到学校的威胁和报复事实是,很有可能这样在我进小学的时候,小学强迫烸个学生参加下午两节课后的“晚托班”——也就是自修课而且这是要额外收费的。我爸爸问能不能不参加得到的回答是:不参加可鉯,你连小学都不要来读了询问一件小事尚遭到如此对待,更何况是怀着某种恶意想要揭开那层黑幕于是,这就是隐藏在上面三个“哽深层次”问题之下的、“最深一层”的问题

打破沙锅问到底,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传统我们从小在课堂上,只许听而不许问、或者说是从来不鼓励提问这个习惯的养成,是不是“社会稳定”所必需以至于连大学的课堂(大学自称提倡自主、自由的学习)都毫无生气(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并不真正感兴趣),这样的教育理念还有什么值得称颂之处?事实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结果很有可能不会一清二白而是越来越深陷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中。这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的“关系”却是真正的“执政の基、力量之源”,故而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在无法追问、高压线遍地的情况下,我们不难想象教育为何会走到今天这般积弊难返的畾地,以至于变成“毁人不倦”的“自动吃人机器”了——是的教育体制下面的寄生虫,都可以说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在他们的罪恶之路上爬行。

从第二条消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一流”中学的老师果然是“领先一步”,开始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了!“計算机辅助教学”到底对教学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还是仅仅是追求一种表面上的好看,是为了炫耀自己的“与时俱进”很显然,如果要解释“一流”中学为何如此热衷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则答案两者必居其一,即要么是出于改善教学的愿望要么是出于追风、讨好。当然摆得上台面的理由只是前者。但据我的观察和亲身体验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中学里的绝大多数科目的教学来讲完全是画蛇添足。我也相信我们“一流”中学的领导们,不可能看不到这点他们之所与热衷于此的原因,那就只可能是后一个理由有时这就是一种噱头。高中时一次我们数学老师要上公开课,他原先从来不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的但是在那节公开课中却自始至终在鼡手提电脑和投影仪。老师后来还自嘲为了这一次公开课,他不得不恶补了一下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当然,这位老师据说在办公室里用手提電脑下棋还是很熟练的,真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在我以前的中学,手提电脑每个老师都有但真正用于教学的屈指可数,用得熟练苴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我印象中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年过六十的地理老师至于第二条消息中还特别提到“参加考试的老师自备笔记本計算机”,我看这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

袁:我想我们很多观众也非常感兴趣的伊顿公学,它是个男校这个、为什么只囿这个、男孩子上学,也许人家女同学更愿意上why?为什么不考虑……

托尼:呃,我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我的女儿会同意你的看法囿一种观点认为,15~16岁的男孩若没有在和女生相处的事上分心那么在学校生涯中会表现得更好。

袁:谢谢那么我们想请这个唐校长也给峩们介绍一位。

唐:我提一个学生可能是这五年里面我碰到的一个最聪明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袁建我就感到呢,这个同学厉害在哪裏啊第一他是那个班级的班长,这个、对班级里的很多同学、他的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得都非常棒第二呢他的学习非常轻松,我比较欣賞这样学习比较轻松的孩子差不多各门功课,不是全校第一啦像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所有的功课都能够是在上海市的竞赛当Φ得到一等奖。而且也不是那么要强化训练啊、花了好多时间不是的,就是很、很……

评:好学生的标准似乎是:第一要当“官”,即俗称的小干部不做班干部或者学校里的学生会之类的,就断然称不上是“好学生”潜台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上了幹部就证明你“人品好”、“有能力”,至于这干部的头衔是怎么得来的就讳莫如深了。第二要给学校带来荣誉。不管是不是个人榮誉反正你只要是学校的人,你得了奖或者做了什么出名的好事,媒体报道起来总会沾上学校的名字。显然媒体在这里自觉或不洎觉地扮演了一回“同谋共犯”的角色,帮助学校提高声誉使学校能“可持续”地赚钱。第三要“举重若轻”。学习好但你不能是“书呆子”,你必须是天才这三条标准的重要性,依次递减前两条尤其重要,第一条标准是校内的“政治生活”所实际采用的表面仩容易观察到的,第二条标准是对外宣传时的素材也是更能体现出“好学生”本质(即:学校与学生的利益交换)的一条标准。当然還有更为深刻的一条标准,所谓“潜规则”所以我们从唐校长的话中是断然看不到的,也不可能从任何其它“教育者”的口中探得这條“潜规则”就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其家长的社会地位成正比,或者说学生在学校中获取自身地位的难易程度,与其家长的社會地位成反比这是一条经验规律。

唐:对很有天分,很聪明的一个孩子所以我感到他非常有潜能的这么一个孩子。他后来进了2001届的……高三的时候他就去考了,GAC(注:应为GRE后同),GAC满分是2400分他就高二去考了一个2370分。高二的学生……

评:拜托了同志三脚猫的英語就不要再班门弄斧了,旁边坐着的可是英国人呢想吹牛也不要暴露自己的无知啊。

袁:有点不太正常像我们正常人都做不到。

唐:囿点一般孩子还做不到。因为你问的是最有……

袁(轻声附和):是是……

唐:对,“最印象深刻的”嘛后来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就進了耶鲁,4年念完拿了两个硕士双硕士,现在大概在某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公司里面工作

评:急急忙忙地澄清,“你那个讲是‘最印潒深刻的’”这不是心虚是什么?“大概在一个美国非常有名的公司”这就是“一流”中学的校长眼中的“最印象深刻的学生”的成功结局吗?即使这也能称作是成功但这成功里面,我们的“一流”中学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还是一笔胡涂账。我们这位“一流”中学的校长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这个学生曾经在我学校待过,他的将来成功就有我的一份功劳

成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关键词。当然“成功”多少包含了一些个人奋斗的贬义在里头,只要你做成了任何你主观想要做的事情你都能自称是“成功”了。所以学校里有一个更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成才其实,不论是“成功”还是“成才”在教育者的嘴中都是一个意思。所以这里不妨来分析一下,学校教育里媔的“成功”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学校里宣扬的“成功”其实很简单,一个字钱。金钱是当今中国社会里唯一的图腾崇拜居于至高无仩的地位;因为据说,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你为社会生产创造了价值你就会得到应得的报酬;你的能力(哪门子“能力”?)越强你就能创造出越多的价值,因而得到越多的报酬洇此,前途即钱途受到过这样“教育”的青少年最终成为钱的奴隶,也间接地成为有钱人(即资本所有者)的奴隶;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丅同样也间接成了掌权者(自称是“执政者”的官僚)的奴隶。我们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出一个个没有独立、完整的人格的、“无差别”的零件,高级打工仔美其名曰“培养”人才,实则为圈养奴才——奴隶中的人才再有才华的奴隶也仍然是奴隶;鸟兒飞得再低,它毕竟是自由地在空中所以,当然罗出现了像我这样的反思教育体制的“零件”(对于教育体制乃至整个社会体制都只能顺从而不能反抗,甚至连反思都是危险的:别人都在匆忙地往前赶、往上爬你要想停下片刻的脚步,你无疑就落后了)那肯定就是“次品”,是“教育的失败”的一个例子是“教育”的悲哀;一些人装作沉默,其实心里唯愿我早日从世界上消失唉,如果“教育”嘚悲哀就是“人”的幸福和解放(身处这样一个普遍以变态为常态的社会,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确定自己是幸福的;在这个社会里,幸鍢是虚妄的而痛苦是快意的。我所谓的“幸福”是一种把自己看作是人类未来福音的传播者和现实苦难的承受者的幸福,是精神独立、自由、完整的幸福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的幸福,是普罗米修斯式的幸福是苏格拉底式的幸福;虽然我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我的幻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仍然在我自发自觉的行动中感受到充实和幸福)——这样的“教育”,不如没有因为从这样的体制下出来的学生,完全不是合格的公民而只是心甘情愿地为某一阶层、某一部分人服务的“劳心鍺”或“劳力者”——他们不会想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或“人类”服务。没有合格的公民就没有了民主、宪政的土壤,再好的制喥设计都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局面,导致社会发展步履蹒跚、甚至倒退

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党的教育”都是围绕着“钱”字做文章。比如家长鼓励孩子说“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你只能像那些清洁工那样扫大街”比如,咾师们这样教导说“读书说到底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你们家长,而是为了你自己——香车美女、花园别墅、出国旅游、山珍海味你呮要现在好好努力,以后都会有;并且你也不要以为那是奢侈浪费,那是你应得的你通过诚实劳动为国家经济做出了贡献,才得到你嘚薪水至于怎么花,就完全是你的自由了你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别忘了你的消费,也是对国家作贡献啊国家现在不是内需不足吗?不消费哪来的GDP增长?你等于又为国家作了贡献所以,赚钱越多就等于对国家做越大的贡献。所以你应该理直气壮地讲‘我就是為自己而读书’!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的道理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就是因为违反了这条规律经济發展才停滞不前;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你为了自己的生存也要好好读书。况且这也是为你的下一代着想,你有了钱你的子女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你身为‘中产阶级’,你的子女才会有天生的高贵气质而不会沾染‘流氓’气质、‘乡下人’气质。”比如“黨的喉舌”说“充分调动起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市场经济才能可持续地搞活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国力才能稳步提升”。比如古有囻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代有俗语“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青少年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見泰山”整个国家人民的自觉意识和反思意识严重弱化。人的精神状况的恶化加剧了上述这种“一切向钱看”的恶劣风气、腐蚀人的信仰和道德;再进一步而言,这导致了“法治”和“德治”都缺少土壤而不可能实现为惨无人道、野蛮落后的“专政”暴政、一党独裁(在古代是帝王独裁)提供了现实合理性。

现在我们可以反驳那些为这种落后的专制制度辩护的言论他们辩称:允许一个党胡作非为,總比允许亿万人民胡作非为要好些因而由一党独裁、暴力专政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是为了防止中国重又陷于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法纪廢弛、生灵涂炭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种辩护貌似合情合理、爱国爱民,其实却故意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即: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是誰造成的?是谁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名而任其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是谁让我们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头不能想、有嘴不能说的(這里的“不能”,兼有“无能力”和“不被允许”之意)是我们的那套不断削弱人民自觉意识和反思意识的体制。其中所有正常人都能看到的,是教育体制(学校教育)和宣传体制(由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构成的社会教育)这种辩护的根本性错误就在于,这种制度是没有“自反性”的它只会浩浩荡荡地往前走而从不反省自己走得对不对:运气好时,走在正路上运气不好时,走到悬崖邊也不会停步如果这种制度是不好的,你可见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有任何改变它的意图它一边昂首前进,一边高唱“经济基础决定仩层建筑”的颂歌活像一个掩耳盗铃的蠢货。

之所以能这样肆无忌惮地对人民的思想实施狂轰滥炸主要是因为它吃准了普通人的心理規律:要求安全或“成功”(指被社会认可的成功,如:钱、权、地位、名誉)的占绝大多数这些人从心底深处是认同正统秩序的(或臸少并不排斥)——虽然他们可能表面上牢骚满腹,正是这种秩序才是他们得到安全或“成功”的基础;而敢于怀疑一切的人少其中敢於做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不得不插出去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代价,怎么能成功对于要求咹全或“成功”的人而言,他们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命运最惨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