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山 石 和 战 国 红 的 区 别

立体的山水画――福建博物院藏寿山石组雕《红色闽西》作品鉴赏 
艺苑 纸上博物馆 (2014年06期)
【摘要】20 世纪 70 年代,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入闽和古田会议 50 周年 , 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林元康、陈锡铭、阮章霖、刘爱珠等七人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充分利用具有多种色彩的寿山高山石创作了表现闽西革命历史遗址的组雕《红色闽西》,该组雕由《古田会址》、《长汀长岭寨》、《龙岩新邱厝》、《福音医院休养所》、《才溪模范乡》、《蛟洋文昌阁》、《上杭临江楼》等七部分组成,该组雕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关键词】福建博物院;寿山石组雕《红色闽西》;鉴赏
寿山石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工艺雕刻石种,因产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宦溪镇峨嵋村和日溪乡汶洋村、党洋村范围内约 200 多平方公里的群山之中而得名。根据岩石矿物学分析,寿山石的主要成分为地开石和叶蜡石,属于史前晚侏罗纪时期火山运动的成岩。
我国人民对于寿山石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1954 年福州仓山桃花山发掘的南朝墓葬中的寿山石雕“卧猪”和 1965 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发掘的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雕“卧猪”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寿山石雕制品。
中国人历来对玉石有着独特的偏爱。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在他看来,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品性和象征。《五经通义》诠释道 :“温润而泽,有似于智 ;锐而不害,有似于仁 ;抑而不挠,有似于义 ;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 ;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这样说来,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玉都具备了,所以《诗经》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记载。以物譬人,故而“古之君子必佩玉”。我国有悠久绵长的用玉史。虽然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福建玉石开发较晚,寿山石的发现和利用也偏晚,但是寿山石不仅具有玉的温润剔透特点,还有着其他玉石没有的色彩多变、加工方便的优点。这是寿山石在明、清两代超过传统的玉石成为中国人案头新宠的主要原因。
寿山石石质温润细腻、通灵剔透,本身就是观赏的珍品,再加上石雕艺术家的精妙构思和独具匠心的设计加工,更是增添了其艺术人文价值。寿山石雕这种刻石艺术不但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涌现了许多传世名作,还以贡品的形式为明、清两代皇室所收藏。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寿山石雕的创作主题较为单一,大量以政治题材的主题作品纷纷涌现。这时期许多卓有成就的老、中、青艺人们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小组,对共同的题材进行集体创作。加之由于当时对寿山石资源的合理开采,以及对寿山石雕刻艺术的深入研究,寿山石雕刻突破了以往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仙佛鬼怪”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模式,产生了“红色组雕”这种反映近现代历史时期特色的雕刻新形式。
1978 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入闽暨古田会议 50 周年,福建雕刻厂决定由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林元康、陈锡铭、阮章霖、刘爱珠等七人组成创作组。七人创作组呕心沥血、煞费思量地综合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在七块约 40 公分宽、25 公分高、20 公分厚,有多种色彩的高山石上创作了表现闽西革命历史遗址的组雕《红色闽西》。《红色闽西》由《古田会址》、《长汀长岭寨》、《龙岩新邱厝》、《福音医院休养所》、《才溪模范乡》、《蛟洋文昌阁》、《上杭临江楼》等七部分组成。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深入闽西体验生活,他们集体创作,精心设计,用心雕琢,历时经年,这组雄伟秀丽的以闽西革命历史遗址组成的革命圣地题材作品才得以面世,被喻为“立体的山水画”。这在当时是一组形式特殊、题材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寿山石雕作品。
图1《古田会址》郭功森雕刻
作品《古田会址》(图 1),创作者郭功森 (),福建省福州市后屿村人,擅长寿山石雕。13 岁从师学艺,虽师出“东门派”,但不拘泥于狭隘的门户之见 , 勇于创新。他擅长人物圆雕及钮雕 , 为当代寿山石雕刻艺术一代宗师,以擅刻山水、花鸟闻名于世。20 世纪 50 年代,郭功森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艺人进修班深造,历任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州市工艺美术实验工坊主任、福州雕刻总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作品有《斯大林胸像》、《黛玉与宝玉》、《武夷风光》、《红军过雪山》、《古田会址》、《竹林七贤》、《九鲤连环卣》等,编著有《寿山石雕浅谈》、《林清卿薄意艺术》。1979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郭功森就提出“传统的寿山石雕与现代美术融合”的思想。他在这一领域中一直摸索、实践。作品《古田会址》,就是他实践的成果。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家祠堂,此祠堂始建于清末,为砖木结构建筑。1929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此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并且通过了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郭功森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古田精神流芳百世的主题。
这件寿山石雕作品,借助寿山石的天然的色彩来表现会址建筑,使之栩栩如生,表达出了一种革命的毅力和意志。其背景山体的雕刻,运用绘画技法中的“大斧劈”、“小斧劈”的技法,山体方中带圆,如斧之劈石,苍劲磅礴,浑厚雄壮。正如郭功森所说,山水雕刻中,应先雕树,即行话所说“树必先立”。树要阴阳向背,树枝姿态要曲折适当,恰到好处。在作品中,茂密的林木环抱着古田会址,树干有粗有细,有断有续,互相穿插,疏密相间,很好地表现了作品整体的构图布局及其投影效果。作品前面的青松和腊梅既点明了季节,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古田会议万古长青的主题,寓意深远。
图2《长汀长岭寨》王雷庭雕刻
作品《长汀长岭寨》(图 2),创作者王雷庭 (),号依Z,福建省福州市象园雁塔村人。12 岁跟随叔父王则枝学习木刻技术,后改业寿山石雕,得林清卿指导,为现代西门派薄意艺术代表。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薄意雕刻,兼工金石篆刻。他创作的《东方红组雕》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王雷庭晚年尤精于薄意与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不同的刀法表现现代新题材作品。
长汀的长岭寨又名胜华山,是长汀城城南的屏障。1929 年 3 月,由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团在这里取得了首次入闽的重大胜利,极大地推动了闽西根据地建设。作品选择了一块巧色长形高山石,取立式,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熟,层次分明。作品表现出长岭寨主峰的险峻,云雾缭绕、树木随风摇曳,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故事。
图3《龙岩新邱厝》林发述雕刻
作品《龙岩新邱厝》(图 3),创作者林发述(1929-),福建省福州市后屿村人。16 岁跟随寿山石雕东门派大师林友竹学艺,学习石雕艺术。他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老教授学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高级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他自幼喜爱绘画、雕刻,既虚心好学又善博采众家之长,师而不泥,入古而能出新。
龙岩新邱厝建于明末,清光绪十四年重修。毛泽东同志与夫人贺子珍曾居住于此处。作品按中轴线依次表现了灰坪、大门、天井、正厅、后厅等新邱厝建筑。其造型注重点、线、面的结合 ,充分运用布局形象的运动体态 , 使之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作品诙谐自然、新意迭出、神韵毕现、讲求对比、手法洗练。它自然地将写意画手法运用于寿山石雕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画意而韵味无穷。
图4《福音医院休养所》林元康雕刻
作品《福音医院休养所》(图 4),创作者林元康 (1925-),别名依坤,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后屿村人。师从名家林友竹、周宝庭、郭功森,擅长人物、山水圆雕,1956 年,他创作的《拾麦穗》获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展“二等奖”;1975 年他参加《长征组雕》创作,任组长,并完成其中《巧渡金沙江》部分,得到高度赞赏。1985 年,他的作品《铁拐李》获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优秀创作奖”;1987 年,《武夷山水》获福建省二轻厅“优秀作品奖”。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
林元康表现革命圣地的山水作品独树一帜,充溢着熟练的技巧、深厚的功力及真挚的情感,他创作的《福音医院休养所》,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爱国情怀,艺术手法处理简洁,构图饱满。福音医院是中央红色医院前身,1932年 10 月,毛泽东带一个警卫班从江西宁都来到福建汀州养病,住在风景秀丽的卧龙山南麓汀州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一面养病,一面进行社会调查。作者亲赴长汀深入生活,以刀代笔,充分把握作品主体整体感的同时,对细节部分的细致刻画充荷裨希缥莺蟛菽痉泵⒙芴俚构业奈粤剑吧缴嫌芯匏赏蛲Γ匀倌昙湮铩薄
图5《蛟洋文昌阁》阮章森雕刻
作品《蛟洋文昌阁》(图 5),创作者阮章霖 (1943-),别名章林,福建省福州市前屿村人,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55 年参加工作,师从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林寿。擅长人物、花鸟、古兽、印钮及博古链条、器皿雕刻。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特级名艺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及寿山石研究会会员。曾任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作品有《福寿连环瓶》、《十宝石章》、《鸟鸣花争艳》等。
擅长人物、花鸟、古兽、印钮及博古器皿雕刻的阮章霖,以雕工细腻、刀法浑厚、构思独特创作了《蛟洋文昌阁》。1929 年 7 月中旬,毛泽东等人前往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之后,闽西呈现出一派“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作品巧妙地对寿山石天然色彩与质地进行利用处理 , 从块、层、点入手,根椐题材主题的需要,着手形象布局,用透视学、圆雕技法处理 , 突出了主体建筑,作品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
图6《才溪模范乡》陈锡铭雕刻
作品《才溪模范乡》(图 6),创作者陈锡铭 (1942-),建省古田大桥乡人,专长寿山石雕刻。他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陈子奋、陈敬祥,擅刻马,工篆刻。曾任福州雕刻总厂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有《寿山石赏识》等书。
毛泽东同志曾三到才溪,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陈锡铭创作的《才溪模范乡》巧妙地利用寿山石的多种天然色泽,依石造型,视野宽广,因材施艺,表现自然风物和反映创作主题,群山起伏相连,山峦叠障,错落有致,重现了当年才溪乡的风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原理,把才溪乡调查会址与光荣亭拉在一个构图上,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
图7《上杭临江楼》刘爱珠雕刻
作品《上杭临江楼》(图 7),创作者刘爱珠 (1948-),1967 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雕塑专业。其寿山石雕师从薄意艺术大师王雷庭,并得雕刻艺术大师林寿B指导。他擅长圆雕,浮雕与薄意雕刻。作品《有鱼乐》1990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奖。出版有寿山石雕专集《刘爱珠雕刻艺术》。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1978 年,在从事石雕艺术的第二个年头,刘爱珠作为当时年纪最轻、艺龄最短的创作人员加入了郭功森、王雷庭、林发述等人领头的《红色闽西》组雕七人创作小组,并创作了组雕之一《上杭临江楼》。她把中国画中的意境,尝试用现代雕塑思维去诠释作品的思想和情感,赋石头以新的生命和灵魂。她用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的手法,使作品独具韵味与意境 , 也使得传于古法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具有时代气息,使观赏者心灵产生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色闽西》组雕既是一组具历史意义的整体组雕作品,又是诸位大师集体创作的结晶,作品现收藏于福建博物院。它用 1500 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刻艺术,重塑了当年红军在闽西的艰辛历程,同时也为寿山石雕文化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参考文献 :
[1]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寿山石志 [B].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5.
[2] 余斯伟.寿山石话 [M].福州 :海风出版社 ,2013.
&&&&&&&&&&&&&&&&&&&&&&&&&
福建博物院&版权所有&@2005&&& 闽ICP备号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
& 电话:&0& E-mail:&&&艮岳_百度百科
[gèn yuè]
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政和七年(1117)兴工,四年(1122)竣工,初名,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1127年金人攻陷后被拆毁。宋徽宗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艮岳地理位置
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
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以来宫苑“”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苑中奇花异石取自民间,运输花石的船队称为“”。
由于附近平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所以对艮岳的景观设置极为重视。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日积月累,历十数年时间,使寿山艮岳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优美的游娱苑囿。宣和四年(1122)艮岳初成,、分别奉旨作赋,又写了《艮岳百咏》 诗一组,徽宗自己也作了一篇《御制艮岳记》 。此后还有兴造,一直延续到年间(1126 一1127)。
艮岳风景和楼阁
整个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都向东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了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5 公里有余,最高一峰达90 步。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介亭两侧另有亭, 东曰极目、;西曰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之时自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堂侧有承岚、昆云诸亭。又有外方内圆如半月的书馆,屋圆如规的八仙馆。还有挥云厅、揽秀轩、龙吟堂、紫石岩、朝真蹬等景点缀其间。由朝真蹬可往介亭,但蹬道盘行萦曲,扣石而上,忽而山绝路隔,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曲折,形如艰险难行的蜀道。尽处山冈向南伸延,其间有遍植丹杏鸭脚(银杏)的杏帕。有栽于石隙土穴的黄杨,曰黄杨嗽。修冈之上成片的丁香间缀以磊磊山石称丁嶂。又有在自然的颁石之下杂栽椒兰,名为椒崖。
再往南已是寿山东南,西临雁池,增土为大坡,坡东南柏树茂密,动以万数,枝叶扶苏,如幢盖龙蛇,是为龙柏坡。坡南又有小山,横亘1 公里,其景穷极奇妙,称。万岁山西有,自此向南绵亘数公里,与东岭相遥望。山口石间有水喷薄而出,形若兽面,名白龙沜。周围有灈龙峡、诸胜,间以蟠秀、练光、跨云诸亭点缀。又西为万松岭,青松覆被密布于前后,岭半建楼,名倚翠。岭上下又设东、西二关,关下平地凿大方沼。沼中有洲诸,东日芦诸,上葺浮阳亭;西称梅诸,上建亭。池水向东流入雁池,西出为凤池。
中分为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另有巢凤馆、三秀堂之属。艮岳的南山称之为寿山,山林葱翠,望之若屏,虽然其方广仅数公里,但前山两峰并峙,山后冈阜连属,峰峦崛起,望之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米。起大池,名雁池,池中莲荷婷婷,雁兔栖止。临池倚山有嚷嚓亭,取“鸟鸣嚓嚓”之意。《艮岳百咏》 称:“圣主从来不射生,池边群雁态飞鸣。成行却入云霄去,全似人间好弟兄。”
亭直北是。寿山南坡叠石作瀑,置木柜,绝顶凿深池,车驾临幸之际令人开闸放水,飞瀑如练,泻注到雁池之中,这里被称作紫,又名瀑布屏。循寿山西行,密竹成林,其内是四方贡献的各种珍竹,往往本同而干异,又杂以青竹,故称作斑竹麓。其间有小道透迄穿行。艮岳大门位于苑西,名门,入门园径宽于驰道,两侧奇石林立,著名的峰石有:神运、昭功、敷文、万寿等,其中神运峰“广有百围,高六初,居于道中,外构亭以覆之”。
石侧立碑,镌徽宗亲书御制记文。苑西仿农舍建西庄、山庄,周围辟粳稼寂麻之地,山坞之中又有药寮,附近植祀菊黄精之属。万岁山西北原有宫,后为火焚毁,丫是据其地凿大池,名为,自苑外引景龙江水,屈曲绕行,直至封丘门,池中有堂,曰蓬壶。西行为漱玉轩、炼丹亭、凝观、圆等。
整个苑中建筑则亭台楼阁,斋馆厅堂;山岭则冈阜洞穴,岩崖帕壁;泉池则川峡溪泉,洲诸瀑布。更有乔木茂草,走兽飞禽,其胜概难以尽述。来到苑中,四向环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而不知东京原是开阔平夷之地,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竟是人工委积开凿而成。因而徽宗万机之余徐步一到,不知崇高富贵之荣。而腾山赴壑,穷深探险,绿叶朱苞、华阁飞陛、玩心惬志、与神合契,遂忘尘俗之缤纷,飘然有凌云之志,终可乐也。
寿山艮岳完工未久即遇金人围城,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苑中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沐河,并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笼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响卫士。至都城被攻陷,居民皆避难于寿山、万岁山之间,次年春,祖秀复游,则苑已毁矣。明代曾赋诗叹曰:“城北三土丘,揭薛对堤口。黄芦莽瑟瑟,疾风鸣衰柳。云是宋家岳,豪盛今颓污。我闻帝王富,东南实罕有。凿池通嵌窦,移山媚户墉。岌众,纵吸风雷走。岩阴翡翠吟,海窟蛟髦吼。矜丽人,搜剔充妃后。君臣互沉洒,斯道诅能久。呜呼花石费,锚株尽官取。北风卷黄屋,此地竟谁守……”
艮岳文字记载
一卷(编修家藏本)
宋撰。淏有《会稽续志》,已著录。是书取徽宗御制《艮岳记》及蜀僧祖秀所作《华阳宫记》,各摭其略。首叙扰民之事,又称越十年,金人南侵,台榭宫室,悉皆拆毁,官不能禁。其大意亦与祖秀同耳。
---出《四库总目提要》
在北宋已被列为贡品。七年,皇家于汴京东北隅,建起顶峰高达九十步,方圆十余里的,
营造的命名“寿山艮岳”,建园时搜尽天下名花奇石,灵璧石为强征之首。
下乾隆行宫院内,一方北宋历史名石—八音石。八音石为灵璧石类,此石长2米、高1.5米、厚0.8米,形美如浮云层出,凝重而飘逸,色极清润,磨挲声响,属“艮岳”遗石。为建好“艮岳”朝廷专设应奉局,由精通园艺的朱勔操办花石纲。据《》记载:“前世叠石为山未见显著者,至宣和艮岳,大役。连舻辇致,不遗余力,其大峰特秀者,不特封候,或赐金带,且各图为谱。”花石纲载来的、灵壁石都被宋徽宗所人格化了,他给其中的佼佼者命名,皆题刻石上,视若众臣,有的赐予金带,还有的加封“盘固候”等爵位。
可惜,艮岳的好景不长,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当了俘虏。艮岳之中的大部分奇石,不是被激战炮火炸碎,就是被金兵运至金朝首都,未及启运和沿途散失的奇石,流落各处。灵壁石为举世之宝,然沧海桑田,历遭百劫,历史名石,存世寥寥。其中遗留至今的江南名石有瑞云峰、、皱云峰、冠云峰等,的一方八音石,也因未运至艮岳,而幸运的遗留下来。
但推究它的命运也曾历遭磨难。据说此石原置城中,明代天启四年黄河决堤漫灌州城,八音石被淹没在泥沙深处。明末清初重建州城,其有幸被人掘出,安置在重建的内。建国后成立,才将它移至乾隆行宫故址陈列,以突出它的人文和文物价值,以飨世人。明代河南睢州人兵部尚书袁可立及其子袁枢也曾收藏大量艮岳遗石精品,清《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袁楚雄(孙)》:“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岩凝碧,艮岳遗石’也。清 汤之旭《皇清太学生吏部注选州同知尹思袁公墓志铭》”:“当司马公在前明时,宦历中外。逮乞休归田,筑别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绝名花美石,极一时之胜。”袁德合《 睢阳尚书袁氏家谱·前言》:“尚书公(袁可立)爱石,府第内存放一方远近闻名的珍贵奇石,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崖凝碧,艮岳遗石’。人称尚书公为‘石仙’,吾家堂号遂以‘石仙堂’名之。”
艮岳遍神州
古人爱石是上一大特色,在文中就推崇过太湖石,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构石为山&的做法。大规模的以太湖石垒土叠石为大景观者,则是宋徽宗。
赵佶酷爱山石,对奇石有独到的鉴赏力,他为了营造艮岳,动用了上千艘船只专门从江南运送山石花木。一时间,汴河之上舳舻相衔,船帆蔽日,这就是劳民伤财的&花石纲&,搅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直接逼出了的农民起义。元人郝经有诗叹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玩物丧志,嗜石误国,赵佶终成为亡国之君。随着金兵南下、东京被陷。&花石纲&被迫结束,中原百姓颠沛流离,同时也导致了艮岳太湖石的散落、迁移。
艮岳的太湖石,在军民守城之时的大部分被砸碎充当炮石,剩下来的被黄水几次淹城淤没于地下,留在地面上的遗石至今还保存在大相国寺和里,成为今日开封与铁、繁二塔齐名的千年遗物。
金兵南下时,部分正向东京发运的太湖石遗弃途中,形成今日中的珍贵景观。上海豫园中有一&玉玲珑&,高4米,宽3米,细巧秀润,有72个天然孔穴,若以一炉香置于石底,便会孔孔出烟。苏州留园中有一冠云峰,高5.6米,以秀挺剔透见长。另外在苏州的、网师园、南京的瞻园还有几块有名的太湖石,均为&花石纲&之遗物。
金兵攻陷东京后,还将艮岳的一批秀石不远千里的运往燕京,现今堆放于北京的中山公园、等地。在中南海南海的瀛岛上,有用艮岳遗石堆砌的假山,这是清代造园名家张南垣、父子精心之作。
艮岳遗石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亿万百姓观赏之物,这是赵佶生前不可能想到的事.
艮岳先农坛
里引起专家关注的太湖石
先农坛文物保护区内有块太湖石,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发现,它很可能是块来自北宋都城汴梁的&艮岳&遗石。
北宋末年,在汴京(今天的开封)东北隅作土山,名为&艮岳&。他命人广罗天下花木奇石,分批送往汴京,安置于&艮岳&之中,史称&花石纲&。金灭北宋,尽拆宋室宫殿,运木石到(今北京),建造宫殿园林,其中也包括&艮岳&中的奇石。这批迁徙到金中都的&艮岳&遗石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的文物及艺术观赏价值。  在位于先农坛的育才学校校门入口处,笔者看到七棵松柏围护着一块一人高的大太湖石。它集太湖石优点的漏、透、瘦于一身,上面还有题字曰&撷翠&、&绉云&。据征集部主任董绍鹏介绍,此石无论从体量还是造型来看,品相都和中山公园内的&艮岳&遗石非常相像。
据说,1997年,一位研究园林奇石的老先生来到北京古建馆,研究后认为此石正是&艮岳&遗石。可惜,老先生没有留下他的研究资料。  董主任查找到了成书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略》。该书第46页有幅名为&观耕台&的老照片,观耕台的东北侧便立着此块太湖石。他分析说,据这幅照片可以肯定,这块石头至少在民国时期就已在先农坛了。但是,它是什么时候被移到了观耕台东南侧现今的位置上则无从考证。
董主任认为,太湖石是园林装饰用石,按照明清的规矩,不可能放到坛庙这样的地方。因此,这块石头很有可能是民国时期才移过来的。古建馆馆长则表示,无论它是不是&艮岳&遗石,这块太湖石都是有价值的园林文物,需要妥善保护。
古建馆相关人员已经将此石的有关资料、照片上报市文物局,关于这块太湖石的考证研究正在进行中。
艮岳石归何处
“”,即叠石为山,乃置景的重要技法。宋徽宗在位期间,于汴京宫城的东北隅,营建的(也称万岁山),在园林掇山方面称得上集大成者,可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据记载,此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奢华。当此园落成之后,曾亲写《御制艮岳记》,记载这一盛举。
,在八卦中,为山之象,若作方位,指东北方。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于是就勾起了宋徽宗选石筑山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竟至搜刮天下,大兴“”(往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为一纲),结果民怨沸腾,国力困竭,以致金兵乘虚而入,汴京失守。宋徽宗最终被金兵掳走,死于北国,含羞于地下。这个颇知审美、酷爱奇石的皇帝,真是一个玩物丧国的典型。元人曾咏道:“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事情过去了八百多年,如今人们游开封,已经难寻艮岳的痕迹。当年庞大的艮岳(周长十余里)所荟萃的天下奇石,都失落到哪里去了?人们不能不产生疑问。笔者浏览史籍,见前人对此有所记述,现择要录出,以备参考。
艮岳最初的毁弃,是在元年冬天,金兵围城之际。明人的《》辟有“艮岳寿山”一节,文中说:“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篦篱,又取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啖卫士云。”既然曾经凿石为炮,可知艮岳的一部分石头,当时凿碎后,填了炮筒,充为炮弹,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石头是做了守城用的礌石。
当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北去后,康王赵构于建炎元年即位于,是为高宗。高宗受其父徽宗的熏陶,自幼就钟爱奇石,后来高宗把京城迁往扬州,再迁(杭州),据说竟没有忘记把艮岳上的少量奇石精品随辎重南运,最后安置在了临安皇宫的里。
数十年后,金人认为艮岳的奇石也是战利品,应该掳走。于是在金世宗修建离宫的时候,派人去汴京把艮岳的太湖石、灵璧石拆下来,令各府州县转运到中都(北京)。这些奇石,大部分修了北海的。元明时期一仍其旧。清代在岛上增建,并拆下部分石头去筑瀛台。如今人们游,尚能看到乾隆的几通诗碑。如果在沿阶而下,可见山的东北坡怪石嵯峨,古木参天,于幽静中显得瑰丽。这里是旧日燕京八景之一的,立有乾隆亲题的“琼岛春阴”碑。碑高丈二,碑阴刻有乾隆的七律一首:“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清等的《》一书记有乾隆此诗的小序:“承光殿之北,孤屿瞰临北海,相传为辽之琼华岛,山多奇石,宋艮岳之遗,金人辇至于此……”白塔山南坡还有一块乾隆题名的“”,石背所刻诗中,有“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句。乾隆熟知前朝掌故,摩挲着艮岳遗石,不禁发出了兴亡之叹。
有资料说,乾隆数次下江南,在杭州看见过一些古石精品,疑为当年珍爱之物,随即下令将这些古石运到北京,放在御苑之内。如今中山公园四宜轩旁立的一块灵璧石,有两个半月形洞孔,石上刻有乾隆题的“绘月”二字;西门外一块灵璧石上,刻有乾隆题的“”三字。有古石专家认为,这些灵璧石精品,都是当年从杭州拆运来的。再则,乾隆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似有建园之癖,以他对艮岳遗石浓厚的兴趣,有没有忽略去开封搜罗艮岳的孑遗,倒可存疑。
艮岳毁弃得久了,其遗石的“传承”,基本可考,还算物尽其用,让人能够释怀。
艮岳历史随笔
到了开封就不能不看大,哪怕只是为了那个倒拔垂杨柳的也应该去看看。《水浒》中写是在大闹五台山后来到相国寺的。以他眼光之高,站在这里的山门前也不由称赞:“端的好大一座大刹!”大相国寺之“大”,《燕翼贻谋录》中有一段记载: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纳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荟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求售,转货他物时,必由于此。这是北宋时的景观,当时大相国寺大体上已经成了自由市场,兼营批发和零售,而香火倒在其次了。也难怪,大凡寺院都喜欢建在名山大川,大相国寺处身闹市,离人间烟火和俗世功名太近,真不知道里面的大和尚们怎样入定参禅。一边唏嘘不已,一边跟着导游赶到八角琉璃殿,去看闻名已久的大相国寺镇寺之宝——像。这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三米多,面色安详浑身上下充满着幽雅静谧的美感。无论站在哪个方位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她那端庄、秀丽的面容。传说,这尊像是乾隆年间由民间的一位艺人花费了整整58年时间,用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呈扇状分布的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千眼千手佛”。看到实物有些感慨,在千手观音面前我们应该虔诚,不该把神圣的东西编排成舞蹈而成为敛财的工具,就算是以艺术的名义也不行。
当我一边闲逛,一边胡思乱想的时候,一块大雄宝殿前面的石头吸引了我。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的物质成分和别的石头没有什么不同,但上面的一行绿色楷书的小字让我心头一紧:艮岳遗石。“艮岳”这两个字远不如它的的另一个名字为大家所熟知,那就是水浒里面提到的“花石纲”,这是一个不详的名字,因为很多人把它与北宋的灭亡联系在一起。
这一切都是从那个浪漫皇帝宋徽宗赵佶开始的,没有人会否定他的艺术才华,对于艺术家们,其艺术才华可以保证他们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但对于站在权利巅峰的帝王,以艺术的名义可能就会引出一场灾难。除了书法和绘画,赵佶还十分喜欢稀奇古怪石头。按理说,一个皇帝不是喜欢肉林酒池金山银海,而是喜欢赏玩石头,这岂不是臣民的福气?但不怕皇帝讲原则,就怕皇帝没爱好,同为书法大家的宰相在这方面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曲意逢迎到已经不能用无耻二字来形容的地步,昏君和小人组成的的黄金搭档堪称超级无敌败家子!
公元1105年,是蔡京当上宰相的第三年。这一年,朝廷在苏州增设应奉局,由蔡京的心腹朱勔主持,专门在江浙一带为皇帝搜罗珍奇物品与奇花异石。起初,这种花石贡品的品种并不多,数量也有限,征集区域只是在东南地区。但艺术家赵佶并不缺乏审美眼光,石头要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还要有无数的奇花异草来点缀,这样皇帝不必出皇宫,就可以享受梦幻般的江南风情。并对于出色的进贡者纷纷加官晋爵,恩宠有加。于是,化为一道无声的号令,迅速演变成举国为之骚动。
这要花多少钱?这可能永远也无法计算。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工人的尸首,我也有理由相信,每一块组建艮岳的石头都记载着一段血泪故事。为了搜寻出奇制胜的花石,各地官吏都人模狗样的带着士兵到处乱窜,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也无法阻挡大家为皇帝效力的无限热情;无论深宅大院还是草门棚户,只要有一石一木稍堪玩味,自有官员上门,做上皇家记号,这玩意儿立刻就身价百倍成了御用之物,主人必须妥善保护;稍有不慎,就将被以大不敬的罪名治之。等到发运时,一般都要拆墙毁屋,恭恭敬敬地将这东西请出去。史书中只是记载说,“为此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没有说明为什么会使人倾家荡产。其实很简单:奥妙就在“御用之物”和“大不敬”的罪名上。这种罪名属于“十大恶”之罪,摊上了它是要死人的。花点“小钱”破财免灾,你好我好大家过年!不识时务的话,官员们一皱眉头就能让你家破人亡,说你不敬,敬也不敬。以忠君的名义真是无往而不利呀!
进贡的太湖石个头都不小,好像不够大就不足以展现对徽宗皇帝的无比敬仰。有的石头上千人都抬不动,大到必须拆毁汴京的城门才能运进去,简直和特洛伊木马有的一拼!以当时的条件,运输如此庞然大物,必须要使用水运,真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多少船毁人亡的惨剧。但死亡没有阻止得住大家的一片忠心,苛政虽猛于虎,然忠君之心牛逼于苛政也!可以想象得到,那种帆樯连翩的景象与当年隋炀帝下江南时的豪华龙舟相比毫不逊色,但相同的恐怕不仅仅是气派,运河两岸土地荒芜,民有菜色,亡国之象已露端倪。在受花石纲祸害最深的浙江东南一带,发生了。起义农民对于被擒的官员,采用了极为残忍的处置手段,比如:活埋、刨心挖腹、砍断四肢、乱箭射死、熬成膏油等等。是什么使这些只要有口饭吃就会老老实实的农民变成这个样子,这种把事情做绝的行为,很有可能从反面证明了他们曾经遭受来自政府官员们蹂躏的残暴程度。就连官修正史《宋史》中,也在指方腊为盗为匪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了官逼民反的隐情。都是花石纲惹的祸。
有些东西普通百姓永远无法理解,皇帝富有四海,拥有无数的锦衣玉食和美女珍玩还不够吗?要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石头作甚?俗话说天威难测,上位者思考的东西总是那样高深,那样让人看不懂,否则如何展示他们的高水平?花石纲闹得举国不安,包括激起相当大面积的民间反抗,徽宗皇帝其实心知肚明。但是他已经不能也不想适可而止了。他深陷在那神仙般的快乐之中不愿也不想自拔,他要不停地向更加快乐的境界前进。赵佶下令,将运来的无数奇花异石组建艮岳。
艮岳,又叫万岁山,或“寿山”、“寿岳”,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巨大的假山园林。至于华丽奢侈到什么地步,我也懒得描述了,把你能想像得到的奢侈综合起来,再加个平方应该就差不多了。有人评论:艮岳之美妙,“真,神谋鬼化,非人力所能为者。”意思是,这玩意儿简直就不是人所能干的。艮岳的修建,前后历时六年,无法统计究竟花了多少钱。真是量中华之物力,讨皇帝之欢心。
不要忘记,赵佶还自号教主。做皇帝很过瘾,要是能长时间做下去那就更好了。道教的长生不老,修炼成仙对赵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其得道的过程可以不必像佛教那样经历苦修。是呀,赵佶这种人又怎么可能去苦修呢。于是一条别人很难进行的理论被提了出来————采阴补阳。采阴补阳的过程,可能是全世界古往今来的男人们,除了生理心理失常者外,全部心神向往的。这个过程要求:采阴的对象,最好是芳龄二八、也就是十六岁左右的处女;她应该皮肤白嫩细腻,气色白里透红,骨骼玲珑细致,头发油光黑亮,五官和谐标致,实际上就是一个标准的美貌处女;而且,数量越多越好。采阴的场所,最好是有山有水,林木葱茏,鸟语花香,配以潺潺流水和恰到好处袅袅不绝如缕的音乐等等。采阴的时间,最好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等等。在艮岳和后宫中的少女总数超过了一万人。按照伟大的弗洛伊德学说,无须解析,这显然是全世界男人们的梦。资源总数一定,分配是不会平均的,对少数人而言,资源永远宽裕;对大多数人而言,资源则永远紧缺。纵观全国,谁最有这样的条件呢?还用说,唯他赵大皇帝!我一直怀疑道教的这条理论是否专门为讨好皇家而设计,来借助世俗权利巩固道教地位的。这样做的人,除了皇帝,其余的估计都要有随时被人家拿着刀追砍五条街的觉悟。武侠小说看过几本的,都知道此类人的下场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同,邪不胜正嘛!到了阴间也不用抱怨,那不是为你们设计的理论,人生而不平等,多少人奋斗一辈子,还不如另一部分人刚生下来拥有的多。学的好不如长的好,长的好却又不如生的好,这话也许并不是完全没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
赵佶同志,还有句话不知听过没有: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此时此刻的大宋帝国被折腾的乌烟瘴气;同样,大宋的百年劲敌辽国在昏君天祚皇帝的领导下也是风雨飘摇。大家五十步笑百步,都省省心吧!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的著名领袖对于女真部落完成整合。“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可怕传说已经流传开来。辽国这条破船再也经不起什么风吹雨打,没有了这道屏障,大宋将独自面对那条嗜血的凶狼。一个垂垂老矣的辽国比之新兴的好战的金国,更加符合大宋的利益,唇亡齿寒总该知道吧。如今不是做梦收复的时候,赵佶也从来就不是什么开疆拓土的英武君王。诚然,你的思想是好的,可总该有点自知之明吧,大宋承平百年,战斗力之差简直令人发指,打仗抢地盘可不是你写写画画那样轻松!没用的,他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梦中,没有一记响亮的耳光他是不会醒的。不过不用着急,如来佛的五指扇很快就要来了。
女真军队以掩耳之势击破辽军,他们军队虽然少,但战斗力却极为强悍,打辽军犹如砍瓜切菜;而共同进击的宋军,却又被战败的辽军残部给打的鸡飞狗跳,真是丢人都丢到国际上去了,我想在此时金军对宋军的战斗力一定充满了鄙夷,一鼓作气下中原的思想在金军中蔓延……
辽国完蛋了,下一个是谁?看过宋军的拙劣表演,这已经不用再想。铁蹄南下,大宋边关狼烟四起,大宋健儿要起来保卫家园了。汴梁街道到处是欢送禁军出征的人群,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些国家捍卫者中有很多连马都不会骑,抱着马脖子的,掉下来的无可计数,有没有搞错,这不是马戏团,沙场之上不相信幽默,铁与血才是唯一的制胜之道。未战而胜负之数已知!宋军的表现连业余都算不上,压根连一触即溃都做不到,应该是闻风而退才是。防守黄河隘口的军队,因为当天晚上金军敲锣打鼓,导致整个军营跑的就剩下一个主帅,表现最好的一只部队也仅仅是做到了撤退前把桥烧掉。金军如入无人之境,一口气就到了汴梁城下!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们的赵大皇帝该出来横刀立马了吧!没有,什么都没有,除了求和,赔款,投降,我们的皇帝什么都没做,好在金军担心孤军深入,在勒索巨额赔款之后,撤走了。
尝到甜头了,这办法来钱快,比之辛苦的放牧简单多了,那就多来几次吧,量那群软脚虾也不敢说半个不字。第二年,北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底,金兵第二次攻打开封。赵佶不想做亡国之君,他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事情:把皇位传给了儿子,也就是宋钦宗。他不会承担亡国的责任,做不也是挺不错的吗?唉!人真的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吗?赵佶结结实实告诉我,人就是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这真是让我涌起一股把他揍成照片贴在骨灰盒上的冲动!宋钦宗即位之后,贬蔡京,等奸臣,下令:“毁艮岳为炮石”,于是,百姓一拥而入艮岳之中,争持锤斧击之。他们毁拆屋宇、砍伐树木充当薪柴与兵器;将数千只珍禽异兽悉数投入汴水之中,任其所之;把鹿苑中的梅花鹿全部杀死以充军粮;而艮岳之中收藏的碑帖书籍则全部弃诸沟渠。建成刚刚三年的艮岳就此毁于一旦。
汴梁终究还是没有守住,金军破城,将百年古都洗劫一空,运回北方的战利品还包括两位皇帝,靖康耻呀。未来的岁月对于赵佶而言,那是充满屈辱的日子,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这一幕像极了南唐后主,这两位极具艺术才华的皇帝下场都很凄惨,赵佶在苦寒之地了渡残生,李煜最终在宋太宗的牵机药(牵机药其实就是中药马钱子,马钱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吃下去后,人的头部会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所以起名叫“牵机药”。)下惨死,不知道他们的后半辈子是否后悔当年没有奋发图强,后悔是没有用的,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改正的机会。民间传说赵佶就是李煜转生的,来报宋灭南唐的仇。两个人真的很像,都是才华横溢。诗词歌赋,赵佶略输文采;丹青书法,李煜稍逊风骚。但作为统治者,却又一样的不可救药,是宿命吗?他们不该生在帝王家,那是一种错误。明代的身为帝师,就不让万历接触艺术,估计也是以此为戒。
艮岳石,近千年的风吹雨打还不能使你湮灭吗?你如此顽强的矗立在这里是想要诉说什么还是仅仅为了警示我们!请放心,后辈们虽然不孝,但也不会无耻到让一块石头去承担帝国崩溃的责任。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山石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